宛州
宛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最初由南梁在大通年间设立,后在唐朝初期重新设立并短暂存在。天宝时期的宛州成立于武德三年(620年),其管辖范围包括南阳郡、上宛、上马和安固四县,治所设在宛城区。武德八年(625年),宛州被废除,其下属的石马县划归唐州,其余三县并入南阳县,隶属于邓州。
历史沿革
设立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宛州被置,辖区包括南阳市、上宛、安固(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以及上马(位于今唐河县一带)四县,治所定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
废除
继续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到了武德八年(625年),宛州被废止。随后,上马县并入泌州(覆盖今河南省唐河县、社旗县、方城县、桐柏县、泌阳县等地区),而南阳、上宛、安固三县则并入南阳县,归属于邓州市(涵盖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新野县、邓州市、淅川县、西峡县等地区)。
参考资料
《旧唐书-地理志-邓州》.国学网.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