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华民国国歌

中华民国国歌

指中华民国的国歌,先后有四首,但一般指的是北伐成功后的《三民主义歌》。

1912—1915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歌词是: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中华民国国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这是我国第三首国歌。

1915—1916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孙中山颁布的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

歌词是:

中华雄立宇宙间

廓八埏

华胄来从昆仑巅

江湖浩荡山锦连

勋华揖让开尧天

亿万年

这首歌曲虽短小精炼,但宗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滚滚浪潮淹没。

1920—1930

1916年袁世凯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将《尚书》中的《卿云歌》选作歌词并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并由教育部下令于1921年7月在全国传唱。

1930始

《三民主义歌》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华民国国歌,也是民国历史上和近代史是影响深远的国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选择为 世界最佳国歌。三民主义歌由中国国民党党员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邵元冲合作作词。原为广州黄埔军校的校歌,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北伐成功之後,中国国民党选择三民主义歌歌词为党歌并公开徵求伴随音乐。程懋筠的作曲在139名参赛者获胜,得到500银圆奖金。

1930年3月24日,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中国国民党党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歌词是: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参考资料

居安思危:国歌不能换,歌词不过时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