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8号
中浙优8号(中浙A×T-8)是一只杂交晚稻新品种,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母本)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父本)育成。该品种于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浙审稻2006002),成为杂交籼稻新品种。中浙优8号具有耐肥、抗倒、米质优等特点,曾荣获第十届中国稻博会“金奖”。
2008年,中浙优8号通过湖南省引种认定(湘引种(2008)18号),200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桂农业公告(2009)4号)和江西省引种认定(赣引种2009 009)。2010年,中浙优8号参加了贵州省、湖南、海南省等省区试。2011年,浙江天台102亩示范方中浙优8号平均亩产为800.7公斤;2012年,杭州市105亩示范方平均亩产为790.15公斤。此外,中浙优8号还通过了农业部超级稻田间测产验收。2013年,中浙优8号通过福建省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3)第002号)。
中浙优8号的全生育期为158.7天,平均株高为121.2厘米,穗长为27.6厘米,结实率达77.5%,千粒重为26克。出糙率为78.3%,精米率为69.8%,整精米率为60.3%,垩白粒率为7%,粒长为6.8毫米,胶稠度为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5.6%。稻瘟病的综合抗性指数为4.69级。耐冷性鉴定为极弱。
形态特征
中浙优8号组合属迟熟杂交晚籼,全生育期137.2天,比对照汕优63长5.2天。株型挺拔,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生长清秀,后期熟相较好,亩有效穗15.5万,株高120.4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65.8粒,实粒数144.5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5.4克。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株型挺拔整齐,剑叶挺直,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相好,耐肥抗倒,丰产性较好,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
适宜区域: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等地区。
产量水平
一般亩产600~650公斤,高产示范片700公斤,高产攻关田可达750公斤以上。2007年开化县池淮镇池淮村128亩示范方,表现为穗大粒多、清秀黄熟、结实率高等特点,经专家组织验收,实割测产平均亩产719公斤,2008年隆回县5亩高产攻关田验收亩产达810公斤。
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龄移栽:该组合播种至抽穗期较稳定,适时播种至关重要,平原地区作单季种植,浙中一般要求5月15日前,浙南6月15日前播种,山区播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相应提前,亩播种量7.5公斤,播种前用消毒剂进行浸种消毒,防种子带菌传病,二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培育矮壮带蘖秧,争取移栽前秧苗平均单株带蘖3个以上,秧龄控制在25-30天。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总结各地经验,每亩插1.25-1.45万丛,密度16-17×25-675px,最高苗达到24—28万/亩,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力争有效穗数16-18万/亩。
合理用肥、增加磷钾肥:中浙优8号耐肥性较强,但后期肥料过多容易发生倒状,根据该组合的需肥规律。施肥原则是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发稳长,提高分蘖成穗率,根据苗情,控制穗期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利健根壮杆、青秆黄熟、籽粒饱满。一般亩产700公斤的田地,每亩总用肥量纯氮控制在15kg,过磷酸钙15kg,氯化钾13kg。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58:35:7,促蘖肥在插秧后7天进行。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害虫:防病治虫应掌握实际,根据各地病虫预测预报,做好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对第三代螟虫的防治一定要掌握时机、增加水量,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加强水分管理: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促进低节位分蘖,够苗时及时排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确保壮秆大穗,抽穗扬花期保水层,防治缺水影响抽穗、灌浆乳熟期宜采取干干湿湿交替灌溉,多次轻搁促进养根保叶强秆,提高抗倒能力。收获前7天断水,有利于青秆黄熟,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参考资料
稻.植物智.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