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缨口鳅

缨口鳅

缨口鳅,Crossostoma davidi (Sauvage, 1878),平鳍鳅科缨口鳅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珠江、长江的清江及洞庭湖和都阳湖水系。

形态特征

体较细长,前段近圆筒形,后段稍侧扁,背缘呈弧形,腹面平坦。头较低平。吻端团钝.边缘稍荫;吻长约为眼后头长的2倍。口下位,较小,呈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前缘表面具4个分叶状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前缘稍外涝,表面具放射状的沟和脊。上唇与吻端之间具浅而窄的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的吻褶分为约等大的3叶,叶端较尖细,有些较大的个体吻褚叶端常特化为多个短须状的乳突。吻格叶间具2对小吻须,内侧l对呈乳突状,外侧1对约为眼径的l/4;口角须2对,内侧1对很小,外侧1对长约为眼径的l/2。鼻孔较大,具发达的鼻瓣。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宽阔,平坦。鳃裂自胸绍基部前上缘扩展到头部的腹面。鳞细小,为皮膜所覆盖,头背部及胸鳍腋部之前的腹面无鳞,有些个体的腹部裸露区可以扩展到胸腹鳍起点间的中点。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地延伸到足够基部。背鳍基长稍大于吻长,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基较长,约为背鳍基长的2/3,鳍条压倒后末端接近或略超过尾鳍基部。 偶鳍较宽大而平展,末端圆钝,基部不具肉质鳍柄。胸鳍基长稍短于吻长,起点在眼眶后缘至鳃裂上角的中点下方,外缘弧形,末端约伸至胸腹鳍起点间的约2/3处。腹鳍起点在背绍起点的稍后方,基部背侧具1小于眼径的皮质鳍瓣,末端略超过肛门。肛门约在腹鳍蹈腋部至臀鳍起点间的2/3处。尾鳍长稍大于头长,末端凹形,下叶较大且长。

体色变异较大,固定标本体背侧常呈灰黑色至棕褐色,腹面灰白至肉黄色。头背部被黑褐色的虫蚀状斑纹,横跨自头后至尾鳍部的背中线具7—10个马鞍形的黑褐色斑块,鳃裂后的体侧具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黑色云斑。各鳍各具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其中背蹈和尾鳍各有较整齐的4条,臀鳍1条,偶鳍为不整齐的2——4条。背鳍基后缘的体背两侧各具1个明显的白色亮斑。腹鳍绪瓣和尾鳍基部各有l黑斑。

生活环境

营底栖生活,常栖息于水质清澈、底多卵石、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中。

资料来源

水生生物学集刊 7(1):105. 福建鱼类志[上册]:373-374.

参考资料

大斑原缨口鳅.大斑原缨口鳅.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