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小白礁Ⅰ号

小白礁Ⅰ号

小白礁Ⅰ号是一艘清代沉船,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渔山列岛海域,是截至2012年6月宁波市发掘的第五艘古代沉船,于2008年发现。这是一艘商贸运输沉船,沉没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是浙东海域首次通过水下考古手段发现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沉船。沉船遗址所在海域水深18~22米,遗址散布范围长约23米,宽约11.2米。在沉船遗址表面,考古队员采集了玉印、西班牙银币、精美青花瓷、铜器、锡砚台等473件器物,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水下,考古队员还看到了成排的石板,那就是宁波特产的梅园石。2014年7月12日,小白礁Ⅰ号沉船出水,船体和船上文物被打捞出水,船体被置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实施保护,并向公众开放参观。

简介

“小白礁Ⅰ号”沉船是一艘以龙骨和肋骨为主要纵横构架的尖底木质海船,大概有两个羽毛球场大小,约下沉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小白礁Ⅰ号”主要运输宁波市本地特产梅园石材,这是一艘没有被盗捞过的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是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浙江省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时,于2008年首次发现的,2009年进行了重点调查。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工作者开始发掘。

沉船位置

从石浦港坐上快艇,往东南方向大约航行26海里,就是象山县最东南的岛屿——渔山列岛

渔山列岛由13个岛屿和41个海礁组成,小白礁就是其中的一个海礁。小白礁Ⅰ号就位于小白礁海域附近。

发现发掘

发现

2008年11月,考古人员就在小白礁20米左右深的海床里发现了一艘木质沉船。它被命名为“小白礁Ⅰ号”。

发掘立项

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就批准了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立项,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开展。

发掘计划分两步:2012年,完成船载文化发掘与船体测绘学、采样鉴定、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2013年,实施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船体打捞发掘工作。

发掘经过

2012年6月初,正式进入潜水发掘阶段。

截至2012年6月22日,“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队共派员潜水工作220余人次、总时间超过10500分钟,完成纵横基线、水下探方、水上-水下通话扬声系统包括水下监控摄像系统、水下照明灯阵等的布设,基本完成了遗址南部和中部约140平方米范围的揭露清理。本次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将于7月上旬结束。发掘工作完成后,还将向国家申报古船船体科技保护与复原项目,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展修复并展示。

参考资料

浙江在线:象山海底沉睡近两百年 “小白礁Ⅰ号”今日揭开面纱,2012年06月24日.zjnews.zjol.com.cn.201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