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委陵菜
黄花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 chrysantha)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一种植物。目前尚未进行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黄花委陵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圆柱形。花茎直立或上升,高15-55厘米,被开展至伏生疏柔毛,有时脱落几无毛。基生叶为羽状5出复叶,连叶柄长5-20厘米,叶柄被开展或伏生疏柔毛,或脱落几无毛;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小叶片倒卵长圆形,通常长1.5-7 厘米,宽1-3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锯齿,两面绿色,被紧贴或微开展疏柔毛,有时脱落几无毛,仅在下面沿脉被长柔毛;茎生叶下部5出,上部3出,小叶与基生叶相似;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被长柔毛或脱落几无毛,茎生叶托叶草质,全缘,顶端渐尖,外被长柔毛。花序为伞房状聚伞花序,多花,松散,花梗长1-2厘米,密被短柔毛;花直径1.2-1.5厘米;萼片长三角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副萼片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稍短于萼片,外被短柔毛及稀疏长柔毛;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比萼片长1/2-1倍;花柱基部稍微扩大,柱头扩大。瘦果光滑或有不明显脉纹。
分布范围
黄花委陵菜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图瓦卢以及中国新疆的新青河、富蕴县等地
生长环境
黄花委陵菜生于山谷草甸、山坡草地及林缘,海拔范围为1500~2400m。黄花委陵菜是中生细茎杂类草,山地草甸草地的亚优势种或伴生种。多生长在中国新疆北疆各山地中山带的平缓坡地及开阔谷地,具有耐热、抗寒的特性,亦有一定的抗旱性,适生于肥沃的山地暗栗钙土和黑钙土上。在阿尔泰共和国山海拔1500-2100米的山地,黄花委陵菜以亚优势种的地位出现在由细叶早熟禾、西伯利亚早熟禾(Poa sibiric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大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草地老鹳草、块根糙苏等植物构成的不同草地类型中,草层高度30-140厘米,盖度70-90%;在天山北坡海拔1800-2400米的山地,它是禾草、杂类草山地草甸草地的主要伴生种,与其它中生杂类草构成了茂密的杂类草层片,在草地生产力组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生长习性
黄花委陵菜通常于5月初返青,6-7月开花,8月结实,9月底即开始枯黄。
栽培技术
黄花委陵菜的栽培需要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块。播种方式一般采用直播,播种前进行浸种,一般温水浸种8~12小时,种子充分吸水后即可播种。播种后顺垄沟浇水,水量以浸透垄顶土壤为宜。适宜温度下,3~5天即可出苗。肉质根开始膨大时是需肥需水的关键期,应及时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栽培委陵菜应多施速效肥,如碳酸氢氨、硫酸铵、尿素等,共施2~3次肥,肉质根开始膨大时第一次追肥,半个月后第二次追肥。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花色鲜艳美丽、叶片翠绿茂密,适应在公园等地做缀花草坪、花境背景等点缀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地被植物。
饲用价值,黄花委陵菜具有生长发育快,生活力强,单株产量较高等特点。适口性中等,在青鲜状态下各种家畜均采食,但往往不先挑食;枯黄后适口性有所提高。由它参与组成的草地大多是天然打草场或夏季放牧场,黄花委陵菜在其中的作用不大,属中等牧草。
采收储藏
黄花委陵菜的采收期为秋季,采收后需要洗净,可以鲜用或晒干。
异名
黄花委陵菜的异名为委陵菜属 asiatica (Th. Wolf) Juz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