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让·阿拉果
多米尼克·弗朗索瓦·让·阿拉果(Dominique François Jean Arago,1786年2月26日—1853年10月2日),出生于法国东部比利牛斯省埃斯特热勒的一个具有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血统的中等地主家庭,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以及政治家。他在光学和电磁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曾任法国第25任总理。阿拉果以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尤其是在磁学和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人物经历
早期生活
阿拉果于1795年随家人搬迁至佩皮尼昂市,并在那里接受了基础教育。他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前往巴黎自学,以便能够进入综合工科学校。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掌握了所有必要的学科,并在1803年末进入了该校。1804年,他通过泊阿松的推荐,成为了巴黎天文台的秘书,并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如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
科学探索
阿拉果与毕奥一同参与了西班牙东北部的大地测量学工作,尽管遭遇了法西战争的干扰,他依然成功带回了所有的测量数据。他的努力得到了认可,1809年被选入法兰西研究院。随后,他在巴黎工艺学院接替加斯帕尔·蒙日担任画法几何讲座教授,并被拿破仑·波拿巴任命为巴黎天文台研究员。1816年起,他开始撰写《经度局年报》,并与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共同担任《化学和物理学年报》的主编。
政治生涯
1830年,阿拉果步入政坛,当选为家乡和巴黎的议员。1848年2月革命后,他加入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担任海军和陆军部长、执委会主席。他签署了多项改革法案,包括改善海军士兵待遇、废除奴隶制等。1848年6月革命后,他退出政界。
最后期限
阿拉果晚年视力严重下降,未能完成光速实验,但他鼓励年轻科学家继续这项工作。1850年,他拒绝向路易·波拿巴政府宣誓效忠,辞去了经度局的职务。1853年10月2日,阿拉果在巴黎去世。
主要成就
阿拉果在光学上支持奥古斯丁·菲涅耳、马吕斯、杨等人的波动说,与坚持微粒说的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毕奥、泊阿松等人展开辩论。他与菲涅耳共同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并发现了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线不干涉的现象。他还制造了一种偏振镜,用于观察天空散射光的偏振。1811年,他发现了石英的旋光性。
性格特点
阿拉果性格勇敢,敢于冒险。他在大地测量学工作中展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西班牙东北部的艰难条件下。他曾被误认为是敌方间谍而被捕,但最终逃脱并返回法国。他的冒险精神也体现在其他科学探险活动中。
荣誉与遗产
阿拉果因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而广受赞誉。他曾获颁科普利奖章,并被授予多个荣誉头衔。他的名字也被用来命名多个地理实体和其他事物,以纪念他的成就。
参考资料
阿拉果:阿拉果的生平,冒险家,捍卫光波动学说,广泛的科学成就,阿拉果的遗憾,.中文百科全書.2024-08-21
相对论系列:阿拉果的实验研究.澎湃新闻.2024-08-21
光学活性和手性光谱的溯源和发展.大学化学杂志.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