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开展同业业务能够便利银行获取资源节约效益,使其可以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成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进而降低自身资本占用水平;能够便利银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使其可以相对便利地扩大资产负债规模。
2013年,银行同业业务出现“钱荒”局部风险事件。为了管控这种风险,2015年底中国央行出台了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2016年下半年,央行启动金融去杠杆,主动抬高了银行间市场利率,使同业业务的资金成本抬升。2017年,银监会开始一系列监管检查。
简介
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的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公司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合作。从一般型业务合作上,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互为客户,相互之间提供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
发展
但国内商业银行已有的同业合作大多数合作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深层次的合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许多全面合作协议还仅仅具有备忘录性质,一些合作条款在现实中还未得到落实和执行。我国金融同业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金融系统的整体竞争力,推进金融制度市场化进程。为此,“高层次、宽范围、新领域”应成为我国未来同业合作发展的方向。新活力的业务领域。
参考资料
王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逻辑与演进.清华金融评论.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