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黎川话

黎川话

黎川话是抚州赣语的一个分支,属于赣语体系的一部分。抚州赣语在整个赣语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最早关于抚州赣语的文字记录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由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其著作《官话文法》中提及。

语言特点

黎川赣语保留了中原汉语的部分古韵特征。例如,上古汉语中尚未出现的“知彻澄娘”音位,以及较多的[t']音素。在词汇方面,黎川赣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汉语元素,如将水稻称为“禾”,站立称为“彳奇(踦)”,玩耍称为“猥”,肮脏称为“邋遢”。此外,黎川赣语中“睡觉”被称为“眠”,这一用法可以在《尔雅释诂》和《说文》等古籍中找到。黎川赣语中,“喝酒”通常被说成“吃酒”,这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吃”字的多重含义。在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中,可以看到这种用法。黎川赣语中,“筷子”被称为“箧”,实际上是“箸”的变音。黎川赣语还保留了古汉语中以单音节为主的简洁风格。例如,《水浒传》中常见的“吃酒”一词。黎川赣语中,“倒酒”被称为“酾酒”,其中“酾”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口语的shai和书面语的shi。黎川赣语中,“衣服”被称为“衣裳”,这也是一个具有明显古汉语色彩的词语。黎川赣语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赣方言、客家方言以及本地特色。黎川赣语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曾祖父”称为“侍公(始公)”,“曾祖母”称为“侍婆(始婆)”,“女老人”称为“老妈子”,“男老人”称为“老元(弯)子”,“婴儿”称为“毛伢仔(崽)”,“我们”称为“阿多(俺多)”,“你们”称为“你多”,“理发师”称为“剃头师傅”,“厨师”称为“厨倌”,“木匠”称为“博士师傅”,“傻子”称为“蝉头、楞子、瘴打鬼(杖打鬼)、二百五”,“岳父”称为“丈人公(丈人)”,“岳母”称为“丈人婆(丈婆)”,“家鸭”称为“真鹕(京鹕)”,“蚯蚓”称为“塘蚁”,“蜘蛛”称为“庖巢”,“臭虫”称为“乌卑(乌螕,乌痹)”,“鳖”称为“水鸡、脚鱼”,“丝瓜”称为“纺线”,“洗澡”称为“做洗(濯洗)”,“起床”称为“晓起”,“做饭”称为“为饭(煨饭)”,“说谎”称为“撰假事”,“今天”称为“今朝”,“上午”称为“上昼”,“赶紧”称为“立搏”,“将来”称为“过日”,“许多”称为“大多罗”,“怀孕”称为“带喜”,“漂亮”称为“呱”,“谢谢”称为“难为多谢”,“过一会儿”称为“挨下”,“现在”称为“该限”,“好大便”称为“啊屎(屙屎)”,“说话”称为“哇事(话事)”,“帽子”称为“有子”,“罩衣”称为“加皮褂”,“短裤”称为“暑裤”,“棉衣”称为“顿衣(冬衣,孟姜女送衣万喜良)”,“衣袋”称为“荷包”。黎川赣语中,对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会加上“个”来称呼,如“杀猪个(指屠夫)、教学个(老师)、过路个(行人)、弄饭个(炊事员)、哇事个(正在说话的人)”等。在动宾词组中间加入“呃”表示动作已完成,如“学呃书(读了书)、吃呃饭(吃过了饭)、落呃雨(下了雨)、剃呃头(理了发)、着呃新衣服(穿了新衣服)”等。黎川赣语中还会在名词后加上“呃”“仂”等音作为附加成分,如“豆呃(豆子)、梨呃(梨子)、桌呃(桌子)、伢仂(孩子)、鸭仂(鸭子)、牛牯仂(公牛)、夹仂(夹衣,背心)、汽壶仂(热水瓶)”。在双音节形容词中间加入“里”字,如“洋里洋气,老里老实,小里小气”。在单音节形容词或动词前加上同声母形成双声重叠词,如“沙——西西沙沙,爬——皮皮爬爬,骂——谜谜骂骂,钻——今今钻钻,疤——卑卑疤疤”。

语言现状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黎川话的发音、语调和用词逐渐向普通话靠拢,但在老年人群中仍然能够通过语言差异区分不同地区的居民。

赣语概况

赣语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也是江右民系的主要语言。它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及福建省部分地区,覆盖近百个县市,使用者超过六千万人。

参考资料

黎川话六级考试来了,会说听得懂,还能忍住不笑的,才算过关!.西瓜视频.2024-11-22

抚州旅游榜单.携程.2024-11-22

自学赣语有多难呢.好看视频.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