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
张克勤原名樊大畏,1936年10月在西安市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由八路军西安 办事处派到兰州市做地下工作。
基本信息
1937年在甘肃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甘肃工委和中央代表林伯渠同意送延安市深造,在社会部所属的西北公学学习。因其父亲在兰州被敌人逮捕自首,本人对领导提意见偏激,加上一名与他同来延安的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的人检举他是特务,所以被康生下令看管起来。在关押中,年仅19岁的张克勤受到逼供,在经过六天六夜的“车轮战”的肉体折磨和“假枪毙”的威胁,以及“坦白了可以保留党籍”的诱逼后,他招出了甘肃地下党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红旗党”,是中国国民党“红旗政策”的产物之类的虚假口供,他在1979年写给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信中说,他当时并不知道“红旗党”、“国民党的红旗政策”这一类词,全部是审讯他的人的提示。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胡乱编造了一通“特务”组织的成员,其中包括当初与他同来延安市并揭发他是“特务”的人。
对此,康生如获至宝,让张克勤骑着高头大马,佩上红花,到各机关学校作讲演,介绍他的“特务”经历和反悔过程。康生到处宣扬“红旗政策”是中国国民党对共产党内奸政策的新策略,从而得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不可靠,必须重新估计的错误结论。并随即开展了大规模的追查,把来自甘肃省、河南省、湖北等地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中他认为可疑的人,捕押起来,审问逼供。师哲在其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记载:1943年4月1日晚,康生召集边区保安机关的负责人开会布置,提出拘捕名单。当时担任边区保安处一局局长的师哲问康生:要抓的人有没有材料,没有确切材料,怎么审问?康生回答说:有材料还要你们审问干什么?这一夜之间就抓了260多人。4月9日和12日,中央书记处在延安分别召开了中直、军直和边区系统各机关的干部大会,参加会议人数达万人之多,规模浩大。已经悔过自新的“特务”张克勤在会上作了坦白交待的典型报告。
其它信息
1943年,在抢救高潮时,康生还以张克勤为例,自夸已将反革命特务分子转变为革命服务。中央书记处在延安分别召开了中直、军直和边区系统各机关的干部万人大会,规模浩大。已悔过自新的“特务”张克勤在会上作了坦白交待的典型报告。1945年甄别时期,康生还不放过他,拒绝为张克勤做结论,康生要将张克勤作为证明抢救正确性的“成果”继续保持下去。1945年11月,张克勤随社会部部分干部向东北地区转移,经历了严峻考验,曾一度被安排在北安市公安局担任股长,但其“问题”一直无法解决。1949年11月,又是在陈龙的关照下,张克勤随陈龙从哈尔滨市去北京市,经中组部介绍去西北局澄清其历史问题。1950年4月,“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组织上才作了历史上没有问题的结论”,张克勤的党籍得到了恢复,此时恰是康生在政治上失意的阶段。张克勤以后虽曾官至甘肃日报副总编辑、民主协商报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但在各种运动中均被波及。1986年,时任甘肃省政协常委的张克勤感伤地回忆道:“今年是我参加革命五十周年,五十年中一半时间是在挨整”。“1943年开始就戴上特务帽子。抗战胜利后,戴着“帽子”调到东北地区,1959年又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文革中又被康生点名,关了五年半监狱”。樊大畏1989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