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才来

吴才来

吴才来,1960年出生于安徽枞阳县汉族男性。他是一位博士、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共党员和九三学社社员。吴才来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火成岩研究室主任,北京西城区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他是国土资源部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家8人小组成员之一,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岩石矿物学杂志》杂志和《西北地质》杂志编委。

基本情况

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创新基地研究员,火成岩研究室主任,北京西城区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家8人小组成员之一,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火山及地球内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岩石矿物学杂志》杂志和《西北地质》杂志编委。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SCI论文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铜陵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此外,还荣获中国第19批博士后科学基金奖、地质所“科技奋斗奖”和“敬业奖”以及“优秀科技论文奖”、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地球科学新星”、“地质矿产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称号。

主要经历

1978~1982年:在吉林大学(现在的吉林大学地学院)学习,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

1982~1988年:在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从事矿产普查及填图、铜矿勘探、矿产资源总量预测、非金属矿产

普查、铜金等矿床综合预测工作。

1988~1994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岩石学硕士、博士学位,于1991年、1994年分别获理学硕士、

博士学位。

1994~1996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吉林长白山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及岩浆

动力学

1996年-现在:博士后出站后,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在青藏高原及其北缘的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地区和中央造山带秦岭地区以及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作,先后参加973项目、国家重大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负责了国家专家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司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等10余项。

外事情况

1、从2000年起,每年一次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离子探针实验室从事岩石学及其锆石SHRIMP定年工作。

2、应台湾成功大学杨宏仪教授的邀请,为该校的研究生讲授高等岩石学课程。

3、2002年,赴法国蒙贝利尔大学作学术访问。

4、2008年,赴美国怀俄明大学作访问学者,与B.Ronald Frost教授合作,研究造山带花岗石成因。

5、多次接待美国法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华考察、访问。

参加的项目

1. 中法合作项目: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地壳演化及岩石圈剪切作用,1996~2000年。

2. 国家305项目:阿尔金断裂构造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研究,1996~1999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祁连造山带物质组成及造山过程(49732070),1998~2001年。

4. 地调项目:祁连山~阿尔金山地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及成矿背景调查与研究(DKD2001003),2000~2002年。

5. 973课题:新生代碰撞变形与过程课题(G1988040805),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

2001~2003年。

6. 国土资源部项目:中国巨型超高压变质带及南北板块汇聚(20010101),2001~2003年。

7. 国土资源部项目:地体边界及岩石圈断裂对青藏高原形成的贡献(2001010101), 2001~2004年。

8.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续49732070项目):祁连加里东造山带的深部物质组成及动力学研究,

2002~2004年。

9. 地调项目:祁连~阿尔金山脉造山带古生代俯冲碰撞杂岩带的组成、动力学及成矿效应(200313000058),

2003~2005年。

10. 973专项项目:大陆板块会聚边界的地幔动力学与现代地壳作用(2003CB716500),2003~2008年。

负责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铜陵市地区中生代高钾碱性中酸隆侵入岩及包体岩石学岩浆动力学(49772106

),1998~2000年。

2、地矿部项目: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作用及其环境关系的研究,1998~2000年。

3、国土资源部项目:特殊矿物材料吸附性能测定标准研究—新一代环保型矿物干燥剂研制与开发(992014

),2000~2002年。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柴北缘古生代超高压带上花岗石成因及大陆动力学意义(40472034),

2005~2007年。

5. 地调专题项目:中国西部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造山带古生代花岗岩成因研究(1212010611803-03),

2006~2010年。

6. 财政部科学专项:铜陵市地区岩浆作用的深部过程研究专题,庐枞盆地深部勘查技术集成与综合研究课题

,矿产资源深部探测实验专项(140102),2007年1月~2007年12月。

7. 地调专题项目:祁连山地区金矿成矿与花岗石类的成因关系研究(1212010818090-03)专题,2008~2010

年。

8. 地调专题项目: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以来多期深成岩浆活动与造山热演化(1212010711816-03),

2007~2010年。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花岗石成因及其构造演化响应(40672049),2007~2009

年。

10. 地调工作项目:青藏高原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成矿作用(1212010918007),2009~2010年。

11.地调工作项目:中央造山带古生代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2011-1013年。

12. 国家专项中的课题:东部矿集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2008-2014年。

研究兴趣

1、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

2、现代火山地质学研究

3、铁、铜、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研究

4、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研究

5、农业地质学研究

出版专著

1、吴才来、董树文、郭祥焱等,中国铜陵地区侵入岩,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年.

2、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张建新、吴才来,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的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隆升机制

,地质出版社,2007年.

3、李兆、毋瑞身、林宝钦、张招崇、吴才来、李汉声,中国火山岩地区金矿床,地质出版社,2004年.

4、李兆鼐、李之彤、权恒、毛建仁、李汉声、吴才来、张招崇、郝艳丽,中国东部濒太平洋地区中、新生

代岩浆作用及深部过程,地质出版社,2003年.

5、李兆鼐、王碧香、尚如相、吴才来、史仁灯等,中国火成岩地质图,地质出版社,1997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