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德里胡马雍陵

德里胡马雍陵

建于1570年的胡马雍陵,是印度次大陆的第一座花园陵墓,因而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它引起了建筑领域内几项重要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在泰姬陵的建筑中达到了顶峰。

基本资料

陵园为一个中亚式的四分花园,陵墓处于花园的中心,并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各修一个有喷泉的浅水池,通过地下管道引水到水池中央的喷头,八个水池之间又有小水道相互连接。陵墓四面对称,建在一个6.7米高的石基上,石基侧面为连续拱门的廊道,最中间的拱门有一个台阶连到上面,主墓室四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卓章门式的拱门,上面覆盖着一个白色大理石的双重复合穹隆,主墓室的四角紧贴着四个翼室,翼室上面各有一个印度特色的钟形小亭。整个工程色彩红白相衬,拱门大小错落,圆顶主次有序,上下高低适宜,前后进退自如,左右疏密结合,简单明了,古朴大方,既有波斯韵味,又有印度风格。

胡马雍1556年初去世,他的陵墓却到1564年才开始修建,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恐怕很难再考究了,不过我们还可以从中国的风水学来分析一下。至于古代印度有没有和中国风水相类似的学问,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已经有目共睹的啦。根据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成书的《吠陀支天文篇》,古代印度人已经对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七曜以及罗睺计都有所研究,并且列有二十七宿的名称,公元499年的《阿利耶毗陀论》已经给出了七曜和罗、计都的计算方法,以及日月食的预测。天文学上的成就肯定会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特别在祭祀、修造等重要活动中,选择吉利的日子就成为非常严肃的事情。

推迟到1564年兴建,那时因为1564年为甲子岁,正好进入四运(在我国的玄空九星地里学中,以木星火星相会的周期二十年为一运)。

坐向

陵墓的坐向,由于没有带罗盘,无法确定其真正方向,只是大概估计。墓室虽说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但其实只有东西两门打开,而且墓中棺的朝向为东西方向,再考虑到穆斯林喜欢朝着麦加的方向,根据德里和麦加的经纬度,可以估算得陵墓应该是甲山庚向(后来我用Google Earth搜索到,胡马雍陵墓确实是甲山庚向)。四运甲山庚向的卦运如上图所示,旺山旺向,向盘与运盘合十,向上94合河图“四九同道”,此陵墓大吉大利,莫卧儿帝国稍后将近一百五十年的辉煌不能不与此有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