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汇纂
《本草汇》是清·屠道和撰的一本关于药学著作,撰于1863年。
作者
屠道和,清代医家。字臣。孝感市县人。业儒,后弃之习医,于名家著、本草、脉学等造诣颇深。著《本草汇纂》三卷其分类索引系统精炼尤著(1851年)、《脉诀汇纂》二卷,《药性主治》一卷、《分类主治》一卷、《普济良方》四卷(其中《杂证良方》、《妇婴良方》各二卷),合刊为《医学六种》(1863年)。《本草汇纂》:芫菁科味辛气寒有毒,破恶血恶毒,其性下走而不上,专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且入胎则堕,其毒可知。外用蚀死肌,敷癣鼠瘘恶疮,内治破尿石症,拔肿,下犬毒、蛊毒、轻粉毒,取其以毒攻毒,然惟实者可用。
内容介绍
《本草汇纂》是综合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编纂的,全书共收药560种,以药物的药性为分类依据,计分成31类,即1温补、2平补、3补火、4滋水、5温肾、6温涩、7寒涩、8收敛、9镇虚、10散寒、11驱风、12散湿、13散热、14吐散、15温散、16平散、17渗湿、18泻湿、19泻水、20降痰、21泻热、22泻火、23下气、24平泻、25温血、26凉血、27下血、28杀虫脒、29发毒、30解毒、31毒物。书中又以其自然属性另分出1谷、2菜、3果、4禽兽、5鳞等五部。在另一卷中,则又仿古代通用药之例,以病为纲,每纲之下列所用药物,计依五脏六腑各脏器所受之病证包括1风、2寒、3暑、4湿、5燥、6火、7热、8痰、9气、10血、11积、12痛等,列200余种病证,各证均列所用之药物。因此,本书是一部多角度搜引,便于查找,取诸家之长,切合临床实用的本草著作。有学者认为:对传统的药效理论的研究在近代医家中能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又十分重视以药物功效分类研究中药的,其中比较突出的首推屠道和《本草汇纂》。
参考资料
《本草汇纂》.www.wujue.com.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