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
青山镇位于浙江省临安区东部,东临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距离杭州市中心35公里,总面积为72.87平方公里。该镇辖有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为20700人。1996年,青山镇被确立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近年来通过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2011年,青山镇荣获“浙江省生态街道”称号。
经济状况
青山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5300万元,增长3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4万元,增长60%;财政预算内总支出1576万元。上缴国、地税4190万元,增长49%,其中零星税收514.1万元。街道财政所被评为临安区先进财政所。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58万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9288元,增长13%;年末银行存款余额4.89亿元,增长12%。青山镇地处丘陵缓坡与平原的结合带,有林地50999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1371亩,竹林面积19628亩,人均占有林地面积2.57亩。
发展规划
青山镇为了保护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资源,出台了《临安市青山镇生态建设规划》,将生态规划与建设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从2002年开始,该街道以开发区落户为契机,对农居点进行集中规划与安置,先后建造了“幸福家园”“跃进门小区”“章家边小区”等农民新集聚区,新建区内道路28公里,道路绿化758.3亩,小区绿化489亩,河道绿化83.3亩,兴建休闲公园27个,公园绿化228.3亩,林木覆盖率54.4%,绿化覆盖率5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7平方米,市民出门不出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就能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2011年青山镇获得了“浙江省生态街道”称号。
措施
加强科技进步工作领导
青山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指导和协调科技工作,营造了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科技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了农技推广站、村农技服务组,配备了农民技术员,部分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小组或科室,加强科技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科技管理、推广、服务机构和科普网络进一步健全。定期召开会议和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干部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分期分批组织企业经营者、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稳固农业基础,加大农业开发力度
作为省商品粮基地和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青山镇制订了《浙江省临安市青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规划三个大农业示范园区,面积2000余亩,投资400万元,分三年时间完成改造建设。建成了竹笋、水果、茶叶、蔬菜等商品基地,完成了千斤茶园,万元竹园等一批高效示范项目建设。联合开发商和高校与科研单位,对低丘缓坡进行种、养、加和旅游协调发展的生态旅游农业项目综合开发。每年举办适用农业技术与农函大的培训,年受训人数都在500人以上。
强化“科技兴工”,提高工业企业科技水平
青山镇坚持开发与改造并举,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各类星火计划项目9项,其中国家和省级星火项目6项,市级3项。逐步形成以建材、电子、造纸、制鞋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在国家科委举办的“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中,青石集团等企业荣获优秀项目奖。部分企业和部门与浙江大学等1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青石集团还专门造了专家楼。近年还选送300多名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修、培训。
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建设
青山镇是临安区的工业重镇,经济发展较快,同时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等不利因素。为加强环境保护,近3年来,坚决关停了严重污染且治理无望的企业5家,已改造落实好环保治理企业6家,还有4家正在落实治理措施。镇政府从发展生态林出发,结合林业结构调整,建设优势高效林业,抓好杭昱线两旁孟宗竹基地发展,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8年被列为省级生态镇建设示范点。
狠抓小城镇建设,实现全面发展
青山镇积极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硬化了镇道、村道,改造了电力设施,与有线电视的联网,新建了中学综合楼等等。通过了杭州市市级文明卫生城镇及教育及强镇验收;投资300万元的股份制青山医院已投入使用,计划生育达到孕前管理型乡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普遍推行,老龄工作受到社会的重视,妇女真正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儿童在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下,得到了全面发展;社会救济民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杭州市评为示范乡镇,土地管理日趋完善,青山镇土地管理所,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同时,1998年青山镇被列为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