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增韫

增韫

增韫,字子固,蒙古镶黄旗人,清代最后一任浙江巡抚

附生出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任奉天府尹,旋署湖北按察使,调直隶按察使,历官直隶布政使等。1908年浙江巡抚。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11月4日,新建陆军敢死队攻入巡抚衙门,逮捕增韫。袁世凯复辟前,网罗了一批清朝遗老到北京担任参政院参政,增韫也在其中。

袁垮台后,增韫回到东北地区,当过哈尔滨市佛教会会长,组织过慈善会,后来在哈尔滨终老。

人物生平

奉天府尹

盛京将军增祺收编办“保险队”维持地方治安的张作霖,使张的地方武装转型成了“正规军”。时任新民府知府增韫受命具体承办收编事宜。张的队伍冠名“新民府巡警前营马队”,增韫成为张作霖的直接领导。任内,张作霖协助增韫镇压土匪、维持治安。1905年4月,增韫被破格提升为奉天府府尹,品级从四品提升到二品。张作霖继续为恩人增韫卖命效力,增韫也在新的职位上提携关照着张作霖。

直隶布政

9月应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奏请,朝廷下诏裁撤奉天府尹一职,所有府尹原管事务,均责成赵尔悉心经理。从此,赵尔巽大权在握,顺风顺水,直至东三省总督。增韫初被调任湖北按察使,嫌湖北天气潮热不愿赴任。他打通关节,让吏部重新下文,改到保定市转任直隶按察使,而此时的直隶总督就是袁世凯。增到直隶后,因办事干练,深得前后两任总督袁世凯、杨士骧赏识。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从直隶按察使升任直隶布政使。

罢课风潮

1908年,增韫被提升为浙江巡抚。增韫在浙江省任职期间,因为用人不当而遭到鲁迅声讨。9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鲁迅成了杭州市两级师范学堂教员。三个月后,增韫为控制这所学校,整治学校师生的“反满”、“进步”风气,派一个叫夏震武的老学究去当学堂负责人。夏震武迂腐到家,到校任职后,要求全体师生穿礼服祭拜孔子,大谈“廉耻教育”,辱骂革命新党,弄得师生大哗。鲁迅与全体教员愤然罢教,并提出辞呈,以示决绝。夏震武软硬兼施无济于事之下,宣布学校提前放假,结果遭到全校师生和社会舆论的一致反对。学生拟出夏震武“九大罪状”,在社会上广为散发,师范学堂的罢教罢课风潮迅速波及杭州市各个学校。

增韫到浙江省任职后,昔日在新民府的结拜兄弟陈衍庶想辞官经商,来到杭州投奔增韫,1909年创办了浙江省华商大益公司。

1910年1月,增韫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撤销了夏震武的职务,并将收缴的教员聘书一一奉还,鲁迅等人又恢复了工作。

错过革命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和增韫素有交情的浙江省议局(相当于省议会)副议长沈钧儒劝说增韫倒戈反清,增韫对沈先生说,考虑考虑再说。几天后,就发生了蒋介石等人举行暴动的事件。辛亥革命改变了沈钧儒的命运,让他走上了民主革命之路,沈钧儒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爱国民主人士,解放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民盟中央主席。

迁藏秋瑾

1907年7月,“鉴湖女侠”秋瑾因为组织武装起义事泄而被清政府杀害于绍兴市,两位好友把她的遗骨埋葬于杭州西湖西桥畔。后浙江巡抚增韫接到的皇帝旨意:铲平秋瑾墓。增韫不愿意将事情做绝。一时拿捏不准的增韫给权臣张之洞写信,请老上级为自己出个点子。张之洞给增韫回信只写了十个字:墓可平,碑可铲,人可不拿。增韫立即会意,他暗地里派人联系原先的同事、时任黑龙江省提法使的秋瑾堂叔秋桐豫。增韫的做法就是不声不响地通知秋家来迁坟。秋誉章弄清了增韫的意图之后,匆匆从黑龙江赶回杭州市

按照增韫事先设计好的程序,秋誉章先以秋瑾家属的名义给增韫提交了一份自行迁葬秋瑾尸棺到绍兴市埋葬的请示报告,上面的日期故意写得早于朝廷平坟命令下达的时间。增韫再批复同意,给外界制造出家属提前就已经迁坟的假象。待秋瑾灵柩一迁走,增韫马上带领下属官员和差役,到西泠桥畔把秋瑾墓全部铲平,而后就向朝廷奏报了平坟经过,算是完成了朝廷交办的任务。是增韫用心良苦的暗中保护,才使秋瑾的灵柩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几经辗转,直到1913年秋瑾殉难六周年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秋瑾的遗骨才重新安葬在西湖的西泠桥畔。

终老东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敢死队进攻巡抚衙门,增韫逃到衙门内的马棚里,试图逃脱。但很快就被起义官兵搜查出来。就这样增韫被蒋介石活捉了。被蒋介石搜捕后,革命党人的想法是处决他。增韫本人也是万念俱灰,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正在这时,曾任浙江省官办铁路负责人的汤寿潜被革命党人推举为浙江都督,他站出来为增韫说话:“不能因为增韫是浙江巡抚就杀掉他,毕竟他还有支持进步言论的行为,在任期间也比较清廉,并无大恶。”汤寿潜是浙江著名士绅,在当地很有威望,据说他理直气壮地和革命党人谈条件:“推举我当浙江都督可以,但是你们必须‘不伤民,不杀增’。”此话果然很有分量,增韫得以绝处逢生,被革命党人释放。汤寿潜也真是朋友做到底,还送给增韫五百块大洋作路费,派人把他护送到上海市

此后的增韫再也没有担任过实职。袁世凯复辟前,网罗了一批清代遗老到北京担任参政院参政,增韫也在其中。袁世凯垮台后,增韫回到东北地区,当过哈尔滨佛教会会长,组织过慈善会,1931年8月还给《哈尔滨新报》题写过匾额,后来在哈尔滨终老。

轶事典故

收留小凤仙

增韫所在的巡抚衙门遭到革命军进攻时,女佣张奶妈带着一个11岁的小女孩机智地从后门逃出,幸免被革命军捕获。这个寄居在巡抚衙门里的小女孩并不是增韫的亲戚,而是张奶妈的养女,后来跟着张奶妈流落到上海市。因为衣食无着,张奶妈把这个孩子送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再后来,小凤仙迫于生计,被人辗转带到北京“八大胡同”里混迹青楼,由于才色俱佳而有了名气。

1915年11月,就在“小凤仙”逃离增韫家里四年之后,她因为帮助名将蔡锷摆脱袁世凯的监控而声名大噪,谱写了英雄美人的传奇佳话。后来,这段故事被拍摄成电影《知音》。

参考资料

增 揭阳姓氏概略之609 末任浙江巡抚增韫.揭阳新闻网.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