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专门从事人民外交、公共外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成立的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设有7个办事机构。外交学会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谋求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为宗旨,积极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知名政治和社会活动家、议会、智库、媒体等的联系与交往;通过二轨交流机制同外方就双边关系、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对话沟通;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主办、协办大型论坛会议;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进行研究;编辑出版英文刊物《外交》季刊。

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担任外交学会的名誉会长,陈毅元帅也曾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现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为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发展历程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

1955年后,开展人民外交活动成为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外交学会发挥人民外交的独特优势,广交国际朋友,在推动建立和发展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关系方面,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交学会积极支持和声援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在促进中国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外交学会积极拓展与西方国家民间友好交往,为中国与西方主要大国建交做了大量牵线搭桥的工作。

1952年至1968年,外交学会接待了百余个日本各界知名人士代表团,在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7年和1963年,外交学会两次邀请法国前总理富尔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商谈建交事宜,为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铺平道路。

1969年至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外交学会工作中断,随后于1973年恢复工作。

尼克松访华后,外交学会成为中美高层民间交往的主要渠道之一,先后接待了美国第一位到访中国的众议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州长、大法官,为中美最终实现建交做出重要铺垫。

改革开放后,外交学会同世界著名政治活动家、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交往更加频繁,与主要大国和周边邻国的友好联系更加密切,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人民外交格局。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外交学会注重加强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研究,自1985年起编辑出版英文刊物《外交》季刊,宣介我外交方针政策、阐释我对重大国际和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外交学会秉承“为国交友”的理念,密切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进一步扩大同世界知名政治家、议会党团、智库、媒体等的交往,通过二轨交流机制同外方开展对话,更加积极主动地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学会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主办或协办了亚信非政府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世界和平论坛等有影响力的大型论坛活动,宣介中国,沟通世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2009年12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

截至2024年,外交学会共接待外国政要、议会、智库、媒体等来访团组4000余批、3万余人次,与120多个国家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等保持着广泛联系,建立了20多个双边对话交流机制,是中国接待世界各国政要和社会各界精英最多的人民外交机构。

机构设置

参考资料

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专门从事人民外交、公共外交工作的人民团体。英文译名为THE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简称CPIFA。

第二条 本会宗旨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密切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秉承“为国交友”理念,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对外交往,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宣介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谋求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第三条 为实现上述宗旨,本会致力于:

(一)建立和发展与各国政治活动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的联系与交往。

(二)对国际形势、重大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三)联系国内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和公共外交的机构和个人,开展与各国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四)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组织和举办各种类型的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出版《外交》季刊,办好外交学会网站,积极主动讲述中国故事。

(五)促进双边或多边经济和人文合作。

第二章 理事会

第四条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是开展对外交流的主体。理事会由高级顾问、顾问和理事组成,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特邀顾问和特邀理事。高级顾问、顾问和特邀顾问由现任或前任国家领导人、政府高级官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理事和特邀理事由资深外交官和从事国际问题与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

第五条 常务理事会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常务理事会设会长一人,根据工作需要设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

第六条 常务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召集理事会会议。

(二)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三)增免理事。

(四)审议并监督本会经费执行情况和年度预决算。

(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

(六)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名誉会长。

第七条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审议本会的工作报告。

(二)对本会工作提出建议。

(三)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修改本会章程。

第八条 理事会成员应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人民外交活动。

第九条 每届理事会任期五年。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代行其职责,商讨和决定有关事项。

第三章 活动经费

第十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政府拨款资助。

(二)民间和各界赞助。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会会址设在北京。

第十二条 本章程经理事会会议通过后生效。

第十三条 本章程由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建设成就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外交学会共接待外国政要、议会、智库、媒体等来访团组4000余批、3万余人次,与120多个国家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等保持着广泛联系,建立了20多个双边对话交流机制。

建国初期的民间外交

外交学会创建时确立的宗旨是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并向中央提供外交政策建议。据此,学会早期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与中国有关的较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就重大国际问题发表意见,编印外交文献和国际问题丛书,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并通过接待来访外宾,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

特殊时期的民间外交

五、六十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外交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从道义上和政治上支持亚非拉国家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为六十年代中国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的民间外交

七十年代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大发展的时期。从1972年起,外交学会成为中国与美国进行民间交往的主渠道之一。

自1972年直到中美建交前,外交学会接待了22批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两国建交发挥了独特作用。中美建交以来,共接待约500批美国国会团组近6000人次访华。

全面发展的民间外交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外交学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拓展。在扩大与各国上层政界人士的交往,介绍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还开展了与一些国家金融界和经济界知名人士的交往,促进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创新发展的民间外交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大国相互关系重新调整的新形势下,外交学会的人民外交活动进一步面向全世界。学会同各国政界人士,特别是与主要大国政治活动家的交往更趋频繁,同一些国家的思想库、智囊团的往来显著增多,与周边邻国相关社团的联系更加密切,同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也建立和发展了学术交流与相互往来关系。

活动交流

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

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始于2002年,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起,2008年起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加入成为中方主办单位。该论坛组织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中美各领域杰出青年进行交流,旨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

2024年3月21日至25日,由外交学会和法国法中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在天津、北京两地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中法建交60年——面向未来”,近50名来自中法两国政府、工商、学术、艺术等各界青年精英代表,就中法科技、经贸、文化、人文等领域合作进行坦诚深入交流,通过会见参访、交流座谈、专题研讨、主题对话等多种形式充分沟通,增进对中法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深化彼此友谊。

第十六届中国—新加坡论坛

4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新加坡论坛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陈庆珠分别率中新双方代表与会并致辞。双方代表聚焦“推动新时期中新关系高水平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中新关系新定位: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和“多极化世界秩序下的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两个议题进行了坦诚、友好、深入交流。

第九届中德青年领导者会议

2024年5月26日至30日,外交学会和德国“环球之桥”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德青年领导者会议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本届会议主题为“搭建桥梁:深化中德合作,共创可持续未来”。近40名中德政治、经济、学术、媒体等各领域青年精英代表围绕“回顾与展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大变局下的中国、德国经济和中德经贸关系”、“绿色和数字转型:中德发展的共同机遇”及“全球挑战与中德智慧”四个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交流。双方通过破冰交流、参访座谈、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沟通,增进对中德两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增信释疑,深化彼此友谊。

外交杂志

《外交》季刊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于1985年10月创办的英文刊物,以中英文双语发行,通过向外交部有关司局、知名专家学者和资深外交官特约撰稿等方式,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在重大国际、地区和热点问题上的立场、观点。

学会宗旨

对世界形势、国际问题以及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同世界各国的政治活动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交流,以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国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学会领导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会长

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担任外交学会的名誉会长,陈毅元帅也曾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现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为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学会章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第九位全国人代会新闻发言人,“新面孔”王超是谁?.上观新闻.2024-06-09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学会简介.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赵卫平任外交学会副会长,此前挂任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06-08

12月15日 | 政协日历,一图速览!.人民政协网-今日头条.2024-06-08

外交部原部长助理李惠来履新外交学会副会长.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06-0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学会历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他批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为何毛泽东却说他不是右派是朋友.中国新闻周刊-今日头条.2024-06-08

戴秉国出席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24-06-0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机构设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学会历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9

“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美国国会友好交往”主题纪念活动在京举办.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06-08

我会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功举办第十五次“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成功举行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第十六届中国—新加坡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第九届中德青年领导者会议成功举行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外交》季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5日.牟平融媒-今日头条.2024-06-0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现任领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历任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