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庐
白庐,1949年上海市战役正式打响之前,蒋中正(介石)曾在这停驻了11天,并从此处离开上海,继而永远离开了大陆。
复兴岛,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杨浦区东南部的黄浦江下游,距吴淞口约6公里。南起定海路桥,北近江口,呈月牙形,长3.42公里,中部最宽处550米,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是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被看作是是很多上海人眼中的“后花园”。小岛隐藏在杨浦区的东北角,岛上有一个寂静的小公园,树木茂盛,绿茵满地,春天樱花飞舞,秋日红叶翩翩。就在这样一个四季芬芳的世外桃源里,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建筑,它的历史甚至和中国现代史都有密切的关系,它,就是“白庐”。
隐于园中
上海理工大学旁有一条小路海安路,从那里可以上到复兴岛。看多了军工路上的钢筋水泥,当共青路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映入眼帘,相信很多人顿时会有些不习惯。
复兴岛公园位于小岛的中部,公园不大,北面有一片草坪,走过草坪,没费什么气力,便找到了传说中蒋介石在1949年前住过的别墅,一栋颇具日式风情的白色小洋楼。别墅的门口写着“白庐”两个字,听说是后人依据房子的样式颜色添加上去的。
别墅现在归属上海浦信经济发展咨询服务中心,平日里院门紧锁,外墙的窗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一副无人问津的样子。遥想当年蒋介石可是在这里下达了不少震动一时的命令,当时有很多政要在此出入,再看现如今的景象,历史车轮可从来不会为谁停歇啊。想来一定有人也对这段历史颇有兴趣,门旁的树丛里被行人辟出一条小路,可以直接进入“白庐”的庭院内,可谓“独辟蹊径”。几经周折,才找到了该经济中心的负责人张敏烨主任,这才得以从正门进入别墅。
“这栋房子可是好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过些年如果整修的话,恐怕原有的结构都要有所改动,能保留下来的东西就更少了。”张主任说道:“你要求来采访,我们都蛮惊讶的,因为已经很少有上海市的年轻人知道这个地方了,有些历史不留心也就晃过去了,其实是该记住的啊。”说着他推开了庭院的木门,一堵矮矮的老墙出现在眼前。“这些是我们改建房子的时候拆下来的,每块墙砖上都写着‘浙建’字样,至少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仔细端详着这些尘封着历史的墙砖,我的思绪也开始随之逆转。
“白庐”传说
“白庐”虽说是别墅,但却只有一层,据说那个年代的日本建筑多数都是这个模样。客厅很雅致,在绿树掩映中,光线忽明忽暗。“里面我们已经装修过,多数格局已经改动,只有会客室保持了原来摆设。”张主任说道。会客室在别墅的最西面,结构很独特,是八角形的,靠门的墙上有壁炉,炉前摆着两张皮沙发。“这可是蒋介石坐过的沙发哦。”常主任边说边请我坐下,我的眼前突然浮现许多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电影场景。时过境迁,再大的成败在历史的滔滔长河中也只是一朵浪花而已。
走出会客室,是一间较宽敞的会议室,现在仍作为会议室使用。客厅北面的中段被挑空,变成一个小小的天井,种了些植物。“改建的时候,我们特意保留了这面墙,上面的字都是文革时留下的。”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果然看到墙壁上残留的字迹,虽已模糊,却仍能从中感受到一点历史的重量。
在张主任那里,得知“白庐”的历史要追溯到民国初,最初这座别墅是上海浚浦局(上海航道局的前身)高级职员的俱乐部。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复兴岛被日军侵占,被改成敌酋居住的别墅。日本人对于复兴岛的园林,以及别墅的外观都作了部分改造,希望它看上去更具“和式”风格。
抗日胜利后,别墅又划归浚浦局所有。但真正让“白庐”为人所知,是因为传说1949年前蒋介石曾在这里住过。关于这段历史,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有一种说法是,这一切都来自一本小说《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或许名字很陌生,但由它改改编的电影却是相当的出名,那就是《保密局的枪声》。作者在小说里披露,解放前夕,中国国民党盘踞复兴岛,而蒋介石就住在这座小别墅里指挥着所有的行动。小说一出,使得本来就很有“历史”的别墅更加神秘起来。
“这些都不算啥,我还知道更玄乎的。”张主任说道:“听前人说,这里有条秘密通道通往岛外,蒋介石每次都从那里进出。照蒋介石小心谨慎的性格,倒也不无可能。但在改建的时候,我们把每一寸地板墙壁都找过了,却不见所谓的通道入口。很早之前我们接待过几批来参观的台湾省同胞,他们都说,别墅里的装饰和布置都和蒋介石喜欢的风格很接近,他们敢确定蒋介石肯定在这里居住过没错,而只要是他居住的地方,多数都会有用来逃生或者掩人耳目的秘密通道,于是有关那条传说中的秘密通道就成了永远的秘密了。”
还有一种被大多数历史书认可的说法是,蒋介石于1949年4月26日乘军舰到达吴淞口,5月25日又乘军舰离开上海市,期间为了安全主要在舰上住宿,但离开上海的最后一天,他是在这座别墅里度过的。
时过境迁
走出“白庐”,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落在屋前的草坪上。解放后,港务局接管了复兴岛公园。此后的多年里,小小的公园进行了多次改造。大草坪的西南面,本来有一间日式小屋,传说是日本人临时存放骨灰的场所,屋前还种植了两株铁树,生长得很好。不知什么时候,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铁树叶可以治疗疾病,所以常有人来摘叶,不久后一棵铁树枯死了。1981年小屋被拆除,改建成了休息廊。剩下的一棵铁树就留在廊前,近2米高,树龄已经超过50年。我抚摸着树干,抬头仰望,不禁想到,可惜它不会开口说话,不然就能告诉我们那段历史的真相了。
走出公园的时候,回望“白庐”,顿时想到,很多时候荣辱成败都在弹指之间,物是人非以后,一切都将回归平静安宁。而杨浦区委书记陈寅曾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复兴岛的开发不会轻易启动,一定要等到条件成熟再开发建设。未来的复兴岛开发建设要立足高起点、高水准、高品质,项目定位将与大虹桥枢纽、上海迪士尼同等级。张主任说,不久之后别墅将变成杨浦区工商联的沙龙,到那时“白庐”也许又将迎来新的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