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由张康之教授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是正确的选择,且与中国传统的保护型和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有显著差异。尽管张康之教授的论述为政府职能理论创新指明了重要方向,但在随后的十年中,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并未引起预期的研究热潮,实践中也面临被弃用的困境。
历史背景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概念提出后,由于学者对其真实存在的怀疑,未立即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郑家昊在其博士论文中探讨了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深化了对该模式的研究。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得以体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同时也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
特征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点包括:
1. 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属性,即该模式虽在中国得到初步发展,但仍处于实践形态的初期阶段,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完善。
2. 自觉而非自然的实然特性,表明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的自发性质。
3.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想追求,强调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应服务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其提供具体实践路径。
研究与发展
尽管最初提出后并未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但随着郑家昊等人深入研究,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描绘了该模式的兴起历程,还揭示了其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资料
财务共享模式概念.世纪秘书.2024-11-26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理论内涵、发生机制与完善进路.豆丁网.2024-11-26
张康之:论行政发展的历史脉络.爱思想.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