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核糖核酸病毒。由昆虫携带而能感染脊椎动物。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门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虫媒病毒
球状,直径40-60毫微米或更大。一般经吮血昆虫(如蚊、蜱等)传播。在血清学上分A、B两组及其他。A组包括各类马脑炎病毒;B组有黄热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
【基本概念】
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基本要点】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主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结构蛋白有3种:M、C和E,抗原性稳定。病毒在pH6.0~6.5范围能凝集雏鸡、鸽和鹅的红细胞,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以及AP61或C6/36蚊传代细胞中均能增殖,最易感的动物为乳鼠。
2.临床意义:
三带喙库蚊为传播媒介,形成蚊→动物→蚊的不断循环,人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和轻型感染,少数病人表现为脑炎症状。
3.微生物学检查:
(1)分离与鉴定:
采用乳鼠脑内接种和金黄地鼠肾原代细胞及蚊传代细胞进行分离培养,用交叉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鉴定,也可用IFA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鉴定。但临床标本的分离率极低。
(2)血清学诊断:
2-ME敏感的血凝抑制试验和IgM抗体捕获ELISA实验可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补体结合抗体恢复期效价上升≥4倍时为阳性;中和试验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3)IFN快速诊断:
白细胞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抗原主要存在于病程早期,可用于早期诊断。
二、森林脑炎病毒
传播媒介为森林硬蜱,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小鼠和鸡胚对其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与乙脑病毒相似。
三、骨痛热症病毒
传播媒介为伊蚊,在人蚊之间传播,轻型病人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再次感染的重型病人表现为登革出血热。病毒分离的方法有巨蚊胸内接种、C6/36细胞分离和乳鼠脑内接种。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IgM抗体ELISA捕获法,后者有利于早期诊断。
四、汉坦病毒属属
1.主要生物学特性
为布尼亚病毒目汉坦病毒属属,单负股核糖核酸包膜病毒,呈多形态性,包膜上有血凝素;可在A549、Vero-E6及地鼠肾细胞中生长;黑线姬鼠、小鼠、乳鼠对其敏感,鼠肺和肾中可检出大量病毒;国际上确认的血清型有汉坦病毒(HTN)、汉城病毒(SEO)、普马拉病毒(PUV)、希望山病毒(PH)。
2.临床意义
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往往与鼠类的分布和活动有关,也可经螨传播。
3.微生物学检查
用A549和Vero-E6进行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RT-PCR技术进行快速诊断。
五、新疆出血热病毒
为布尼亚病毒科罗病毒属,病毒结构、培养特性与汉坦病毒属属相似。可引起新疆出血热,但无肾综合征。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病毒分离和用ELISA、IFA检测抗体,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