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火枪
赵昀开庆年间,宋军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一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发射药与子窠,即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可达150步(约230米)。
发展历史
中国的早期火枪,即突火枪,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突火枪的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巨响,射出石块或弹丸。突火枪的发明地是古寿县,即现在的安徽省寿县,这是一个文化古城,曾是四朝古都。《宋史·兵志》记载,开庆元年制造的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突火枪的威力和射程得到了显著提升,子窠是原始的子弹,可在发射药喷发时发出,打向目标。突火枪的出现是火器发展中的重大进步,其子窠是后世各种管状类火器中弹丸的先河。
传入西方时间
1260年,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铁火炮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发射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突火枪的使用
突火枪的使用方法是,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巨响,射出石块或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