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元朝末年“大汉”政权的缔造者——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墓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首义公园路61号,是武汉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墓穴坐北朝南,墓的前方有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
公元1363年,陈友谅兵败身亡。陈友谅的部将张定边将陈友谅葬于长江边的黄鹄山南麓。明朝末年时,陈友谅墓已被禾本科杂草湮没。1908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1912年,湖北省内务司商议将陈友谅墓整修,1913年,陈友谅墓建成完工。1948年6月,中华民国湖北省民政厅拨款再次对陈友谅墓进行整修。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陈友谅墓园再次进行了修葺。此后于1981年再度对陈友谅墓进行了修复。1998年6月,有关部门对陈友谅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还增加了“陈友谅生平事略”的碑石。2013年,武汉市武昌文旅局对陈友谅墓进行保养维护。2020年,武汉市武昌区文旅局联合黄鹤楼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对陈友谅墓进行保养维护。2024年5月17日,武汉市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组织绿化队对陈友谅墓周边进行杂物清理、树木修剪,墓园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1956年,陈友谅墓被列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历程
由来
公元1363年,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中遭到火攻,兵败身亡。之后,陈友谅的部将张定边于乱军中夺回其尸体,集合散兵奔回武昌,将陈友谅葬于长江边的黄鹄山南麓,修墓冢,立墓碑,筑墓道,建牌坊。
开发保护
陈友谅墓已被禾本科杂草湮没。1908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1912年,湖北省内务司商议将陈友谅墓整修。1913年,陈友谅墓建成完工。1948年6月,中华民国湖北省民政厅拨款再次对陈友谅墓进行整修。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陈友谅墓园再次进行了修葺。同年,陈友谅墓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于1981年再度进行了修复。1998年6月,有关部门对陈友谅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还增加了“陈友谅生平事略”的碑石。2013年,武汉市武昌文旅局对陈友谅墓进行保养维护,主要修复了陈友谅墓牌坊基座、围墙、台阶、纪念亭地面,碑面描字,清洗说明牌等。2020年为落实游园综合治理和巩固提升工作,武汉市武昌区文旅局联合黄鹤楼街道办事处等部门配合实施对包括陈友谅墓在内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等沿线文物点的保养维护,主要完成文物本体的清洗、修补破损部位及裂缝、重新修整体立墙面、填色局部碑文等工作。2024年受天气影响,陈友谅墓园内树木倒伏、杂草丛生,周边环境差。武汉市武昌城管执法局于5月17日组织绿化队清理杂物、修剪树木,墓园周边环境得到改善。
基本概况
墓地位置
陈友谅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道首义公园路61号,处于武汉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坐北朝南。
建筑布局
墓的前方向南有石牌坊,正面横书“江汉先英”,背面横书“三楚雄风”。墓冢前有一块2米多高、刻有“大汉陈友谅墓”的墓碑。墓右侧是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立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
周边景点
陈友谅墓地附近有多个旅游景点:黄鹤楼、国家二级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汉味小吃第一街”户部巷、网红打卡地长江大桥武昌桥头。
荣誉
相关事件
路口镇石柱发现事件
2015年1月21日,路口镇石门坎山脚组修路时,村民挖到两根长方体石柱,之前是立在与朱元璋争天下的陈友谅墓前的。两根石柱已被送往路口镇政府给专家鉴定。
长江大桥车辆冲撞事件
2025年3月,多位网友发视频称,一辆汽车冲下武汉长江大桥,疑似撞上文保单位陈友谅墓。之后武昌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未损坏陈友谅墓文物本体,撞坏陈定一烈士纪念碑的介绍牌。
人物生平
陈友谅于1320年农历端午节出生在仙桃市(今仙桃)排湖的渔民家庭,祖父入赘陈家改姓陈,父亲陈普才育有五子,友谅排行第三。陈友谅6岁入私塾读书,因打抱不平辍学后习武,1339年,陈友谅通过比武成名。1346年,陈友谅出任湖广行省狱吏。当时元朝民族与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1350年,陈友谅不满官场黑暗辞职,先后杀死恶霸马一刀、沔阳州千户长。1352年红巾军天完国皇帝徐寿辉攻克沔城,年底退出。1355年,陈友谅率部加入倪文俊的红巾军。1357年,陈友谅升为统军元帅。同年,陈友谅袭杀谋杀徐寿辉未遂的倪文俊,自封宣慰使,不久,又将自己提拔为平章政事。1358年,陈友谅攻破安庆市等十余城。1351至1359年间,陈友谅指挥并参与百余次与元军战斗,夺取百余座城池,击败近百万人次元军,斩杀二十余员元廷重要将领,动摇了元朝统治。1359年,陈友谅在江州将徐寿辉身边军士杀死,自称汉王。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在沔城回族镇青林山及黄蓬山设行宫。陈汉政权建立后,陈友谅陈友谅招揽贤良、整顿军纪、推行屯田、尊儒重教、兴办贸易,江州呈现繁荣景象。陈友谅称帝后欲东取应天,被朱元璋击败退回江州。1361年朱元璋破安庆市,陈友谅败走武昌,多地丢失。1363年,陈友谅率精兵攻龙兴不下,在鄱阳湖与朱元璋遭遇,大败,弟弟友仁等战死,部将叛离。他被困后突围,在泾江口被流矢贯穿头颅而亡,终年44岁。
参考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边有座“帝王陵.百家号.2024-03-06
2024年武昌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4-08-10
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墓探访:邻近热门景点世人知之甚少,后代称其缔造了最强海军.百家号.2025-03-07
“谁人不识陈友谅”:陈友谅后裔在洛阳?.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3-11
对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4号建议的答复.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5-03-07
武汉长江大桥边有座“帝王陵” 陈友谅墓静卧武昌闹市一隅.湖北日报.2025-03-07
陈友谅墓前立柱重现天日? 确定需考证(图).红网.2025-03-07
汽车冲下武汉长江大桥,文旅局回应未损坏桥下陈友谅墓.澎湃新闻.2025-03-07
乱世枭雄陈友谅.湖北省文旅厅.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