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赵思诚

赵思诚

赵思诚,字导甫,又作道夫,高密市人,李清照夫君赵明诚的二兄。与兄存诚相继成进士,弟明诚亦有学问。原名赵思聪,登进士时因犯御讳改名,山西太原府平定州昔阳县人,军籍

人物生平

赵思诚(1523年—1600年),字汝孝,原名赵思聪,登进士时以犯御讳改名,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县人。九月二十日生,行二,治《书经》,由县学生中式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第六十二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五十六名。年三十三岁中式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三百零四名进士。吏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授莱州府推官,丁继母忧归。服阕,六年(1572年)选授兵科给事中。万历二年(1574年)出为河南佥事,四年升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七年以考察不及调湖广佥事,十年以不谨被弹劾罢官。

主要事迹

乐平人自古崇尚忠厚、俭朴、正直、廉洁,特别是步入仕途之后尤重官德,在遗存的官者墓志铭中即可见一斑。《昔阳碑碣》“佚失碑碣”篇共收集墓志铭18篇,其中为官者14篇,几乎篇篇涉官德之记载,有名望的如金代状元杨云翼、元代参政李岱、明代尚书乔宇、清代都尉李跃渊、布政使李用清,其官德自不必说,单摘几位普通官员墓志铭记载亦同样可加以佐证。赵曰爌,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多才略。清顺治初年授博野知县。当时博野多盗,赵曰爌“科条要束”,让锅里没吃的,库里没存的,盗贼自然远走他乡。因盗案受牵连有百余人,赵曰爌逐一审查,用片语写出实情,酌法洗冤活命。奉敕命督江南盐驿道,时当地盐政贪腐嚣张,运快互为诡抗。赵曰爌疏通盐法,整顿积弊,代收粮食,恤灾垦荒,宽租慎罚。在任期间,几乎从不铺张款待视察官员。在建康六年,因绩优被推荐七次拟朝内任职,赵曰爌念太翁已耄耋之年,坚决请辞回家养亲。在乡敦族睦邻,俱沾余禄。见城墙倾圮,捐赀倡筑。赵曰爌有胃腕之疾,依尽礼数伺奉太翁,虽已五十多岁,仍闻言必跪。太翁九十余岁,身体康健,饭量很好,然赵曰爌却因竭力尊养自处尽瘁先逝于顺治十五年(1659),享年六十三。

轶事典故

血手印

据乾隆《胶州志·杂记·洗奇冤》载:明代胶州赵怀慎与御史栾尚约比邻而居,二人素不相睦。后栾尚约举家十八口为家奴栾桂所杀,只留一妾,栾桂将血手印于赵怀慎之门。胶州知州罗织推鞠,几成冤狱。事下莱州府审理,山西乐平人赵思诚,时任莱州府推官,主审此案,得其情实,栾桂等依法伏诛,赵氏冤申,一时传为神明,后人遂撰为传奇,又改编为剧本。

旅途题记

1.《宋纪·宋纪一百四十八》 续资治通鉴

..........长贰、监长至左右司谏、开封少尹,厘务及一年,须官至朝奉郎并朝奉郎元带职人,因除在京职事官而寄职者同,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同;非侍从官无遗表外,见行条格致仕、遗表,通减三分之一,馀分不减。”绍兴初,中书舍人赵思诚上任子限员之议,诏从官集议。至是始用廷臣集议行之。

  淮东、浙西蝗。壬子,定诸州捕蝗赏罚。

  除硃熹直徵猷阁,以其赈济有劳也。

  戊辰,太白经天。

  九月,庚午,以王淮为左丞相,梁克家..........

2.《志·卷一百一十二》 宋史

..........志》。建炎元年,诏:"宰执子弟以恩泽任待制以上者,并罢。"绍兴四年诏:"文武太中大夫以上及见带两制职名,依旧不限年。内无出身自授官后以及十五年,年及三十、不系宫观责降之人,听依条补荫。"七年,中书舍人赵思诚言:"孤寒之士,名在选部,皆待数年之阙,大率十年不得一任。今亲祠之岁,任子约四千人,是十年之后,增万二千员,科举取士不与焉。将见寒士有三十年不得调者矣。祖宗时,仕至卿、监者,皆实以年劳、功绩得之,年必..........

3.《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一》 赵思诚

抗章恳避公槐位,卜筑千岩紫翠间。园锁幽深似仙境,堂开华丽远尘寰。

貂冠虎骑荣新宠,云阁琼台许暂闲。帷幄谋谟待元老,未容高蹈占东山。

4.《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其二》 赵思诚

经济奇谋有祖风,渭川卜猎旧非熊。风云遇会千龄运,社稷扶倾万世功。

偃息郊园酬雅志,咨询庙算简清衷。更须整顿乾坤了,绿野归来效晋公。

亲属成员

一门四进士

明嘉靖、万历、崇祯年间是西大街赵氏家族发展的鼎盛时期,科第蝉联,衣冠继世,首推乐平名门第一。从赵氏谱书中,能读到曾陈列于祠堂中的十余副楹联,所撰之人都是当时名家,如平定州张三模、乐平进士李希莲、翰林院编修李用清等。河南布政使桑芸撰联云:“祖孙叔侄四进士一门显耀;湖河江水三道台百代光荣”,四进士说的就是九世祖赵思诚、孙十一世祖赵国鼎、赵曰爌,以及赵思诚侄子赵士吉。三道台即湖广兵备道赵思诚、江南通惠河道赵士吉、江南驿转盐法道赵曰爌。赵思诚之父赵文渊因子贵诰赠兵科给事中,立“天宠褒锡坊”、妻常氏赠孺人;赵士吉之父赵思忠因子贵封滑县知县,立“天宠褒封坊”、妻李氏赠孺人;赵曰爌之父赵士选因子贵封江南驿盐道按察司佥事、妻乔氏赠宜人。

在西大街的三条主要街道上(利用街、兴贤街、富润街)立有许多牌坊,清乾隆十八年县志上记载有进士坊、举人坊、职官坊、封赠坊、孝子坊、贞节坊,绝大部分都是请旌朝廷下旨修建的。在这些牌坊中为西大街人立的就有5座: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时任兵科给事中的赵思诚立的“明廷司谏坊”、为赵思诚之父诰赠兵科给事中的赵文渊立的“天寵褒锡坊”、为赵思诚之侄、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时任都水司郎中的赵士吉立的“进士坊”、为赵士吉之父封滑县知县的赵思忠立的“天寵褒封坊”、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时任直隶宝坻知县为国捐躯的赵国鼎立的牌坊。

词条图册

参考资料

赵思诚.知识图谱.2024-09-04

碑碣解读丨乐平人的官德(一).史志昔阳.2024-09-04

赵思诚.史志昔阳.2024-09-04

血手印.史志昔阳.2024-09-04

旅途题记.寻古诗词网.2024-09-04

漫话古村西大街之历史事件不忘盘点.史志昔阳.2024-09-04

一门四进士.孝行中原.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