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庙
威灵庙,又名大将爷庙,位于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大有里菜园路95号,始建于清代康熙。原为鹿港五大古庙之一,但在日本统治期间的市区改造中,由于地处规划道路中心,不幸遭到拆除。战后在现址重建,经过多次修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古朴风貌,未能被列入历史古迹。
历史沿革
威灵庙最初被认为是乾隆时代的建筑,而在《彰化县志》中记录的是爱新觉罗·颙琰二十年(1815年)建立。1934年,随着市区整改,西方的土地公庙被拆除,其神像迁移到大将爷庙内供奉。然而,到了1937年,大将爷庙本身也因为市区整改而被拆除。1946年1月2日,当地绅商黄秋、丁瑞彬、黄国林、施文坡等人在黄庆源号聚会,商讨重建大将爷庙事宜,并开始筹款。1948年,新庙建成,命名为“威灵庙”,意为“威武震龙江,灵光昭鹿渚”。庙址选在大有里菜园路95号,此前是一片农田。1954年进行了扩建工作。威灵庙曾被评为鹿港镇八景十二胜之一的“威灵谒刀”。
庙宇特色
威灵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四角屋顶呈燕尾状翘起,墙上的图案包括两组八卦符号,周围装饰有贝壳和石块,庙内的氛围略带神秘色彩,供奉的神祇形象凶猛。
主祀神明
威灵庙主要供奉的是明朝末年的抗清将领刘綎,他以英勇善战,使用大刀,因此被称为“刘大刀”。他在担任辽阳市总兵期间,与清军交战时壮烈牺牲,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扬。康熙,刘綎的分灵来到台湾,恰逢鹿港爆发瘟疫,人们前往庙宇祈求庇佑,效果显著,于是香火鼎盛。鹿港镇的黄氏家族慷慨捐赠土地,促成了威灵庙的建设。
其他神祇
除了主祀的大将爷刘綎,威灵庙还供奉有谢、范两位将军,他们通常被称为“七爷”和“八爷”,以及其他四位神祇——牛爷、马爷、枷爷和锁爷。此外,庙内还有专司儿童健康成长的七宫夫人。每年农历七月一日,鹿港的地藏王庙会举行开鬼门关的仪式,届时威灵庙会摆放神虎、山神和土地公的雕像,引导鬼魂返回它们应该去的地方。
参考资料
刘綎.故宫博物院.2024-09-03
刘綎——晚明第一猛将.趣历史网.2024-09-03
明史 刘綎传.推书吧.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