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口蝾螺

金口蝾螺

壳体中型,圆锥形,壳高54mm,壳宽48mm,壳质坚厚,周缘膨突。整个壳体灰白色,有少许深褐色块斑。螺层6层,壳顶尖突,螺层具许多环行的肋径一致的中肋,由细薄鳞片组成,尾旋部最大螺层和体螺层中部与偏下方的肋上长出一些中空的短棘突,共约4行,棘突朝上,以体螺层中部者较大。栖息在潮间带、岩石间。

形态特征

底面隆突,肋条变粗,靠近内缘者更粗,结构与壳面同。螺轴平滑,轴唇向下略伸,质地变厚;外唇有缺刻,口缘外方为浅黄色,内方为金黄色,内壁光滑有亮泽。脐部已不复存在,无脐孔。外橘黄色,近边缘处色浓,中央部略暗,外方具细旋纹。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

海南岛南端、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恒春半岛琉球乡和澎湖。

世界分布

金口蝾螺主要分布在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和马斯克林海盆地区,以及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琉球群岛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萨摩亚群岛所罗门群岛,班达群岛,帝汶,尼科巴群岛,南非东部海域,以及澳大利亚北领地昆士兰州、西澳大利亚海域。

生活习性

暖水性强,生活于热带珊珊礁海域,生活区广,为常见的种类,有一定数量。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南沙群岛的采捕水深为1-4m。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