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建成墓志

李建成墓志

李建成墓志(别名:唐朝故息隐王墓志),是国家一级文物,200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长安区,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李建成墓志志盖为盝顶形,刻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志身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志文7行,满行8字,总55字。

基本情况

李建成墓志分为志盖和志两部分。志盖为盝顶形,顶边长39.5厘米,斜边长10.5厘米,底边长53厘米,高12厘米,阳文篆书 “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铭”。而且,志盖在镌刻时还掺杂有鸟虫书的装饰性笔画,并以篆书为字形基础作局部的装饰性处理,四周分布有写意的花鸟纹饰。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正面刻有志文,四周为素面,无纹饰。其中,志文用十字线界格布排,纵横各9行。

墓志内容

志文仅55字:“唐朝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仅记录了李建成的卒年、安葬时间、地点及谥号,缺失了生平、功绩、评价等,以至于连墓志的界格都没能填满,留有近三分之一的空白。

墓主身份

李建成(589年~626年),李渊嫡长子、唐朝开国太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后登上帝位。贞观二年(628年)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并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原(今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一带)。

铭文解析

作为前太子的墓志,寥寥数句仅载死者名讳、谥号、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和地点,不涉志主生平、功绩、评价等。而《郑观音墓志》不仅规格大于《李建成墓志》,更以1185字详细记录了她的人生经历。墓志对李建成的功过均隐而不评,或许有恻隐淡化那场政治事件的用意。

出土

在2005年出土后不久便遭到不法分子倒卖,直到2012年警方破获一桩文物贩卖案时才被追回,并在第二年移交西安博物院收藏。

铭文事件

李建成墓志志文第1行第5字“隐"字有明显的重刻痕迹。《唐会要》载:"贞观二年正月,有司奏谧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乃谥曰'隐’。”“戾”“灵”均带有明显的贬义,而“隐”字更为中性。

伏海翔和李超认为,对李建成的定性,直接关系到李世民获取皇位的合法性,无论过褒还是过贬都不合适。“戾”的本义是“违逆”,典型例子如刘彻时卫太子叛乱身死,“以违戾擅发兵”,被后世称为“刘据”。可以想见,群臣正是欲将“以违戾擅发兵”这一理由套用在李建成身上,使其成为玄武门之变的“发动者”。石碑上的磨损痕迹也表明,李世民最初同意群臣的看法,倾向于选用“戾”,直到最后关头才改变主意,定为“隐”。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世民多以“六月四日事”作指代玄武门之变,不愿多加提及,“戾”反而会起到强化世人对此事的关注的作用,与其政治意图不符。与之相反,对李建成以礼改葬,弃“戾”用“隐”,正是李世民即位之初塑造个人形象的良机,宣示了更为平和宽松的政治态度,利于安定时局、安抚人心。李建成墓志的出土,充分体现了李世民对李建成定性时的谨慎处理,反映了他进退两难的真实态度,其中的细微之处史书虽然语焉不详,却以墓志的形式得以保存。

墓志问题

志文短少

唐朝墓志撰写的规范要求相比,建成墓志仅书卒年和安葬时间、地点及谥号,内容过于简短,与其“息王”身份应表达的内容极不相符,相应暴露出太宗及其政治团队对玄武门之变和前太子盖棺定论一事的棘手。李世民政变形式夺取本应属于建成的政权,对于建成的生平,如何写,写什么,写了之后后人如何评价等,是太宗面临的一个两难窘境。

一字打磨后改刻

志文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关于一个极重分量的字的更改。即纵第一行第五字,经打磨修改后更为“隱”字。这个字也是志文的核心,即李建成的谥号。磨损痕迹明显,磨损处长5.3厘米,宽4.4厘米,厚0.12cm,所以此字与整篇志文相比,略显凹陷。对比此字与志文字体,书丹者应出自同一人之手;另“隱”字“心”底下0.07厘米处有一长0.8厘米,宽0.1厘米,深约0.16厘米的一道线条,基本与“心”的“乚”的折勾平行,至0.8厘米处与“乚”的折勾相交,总长1.2厘米。从石面上看,造成此字末笔下方参差不齐,石面残留时断时续,与整块志面的光滑平整形成鲜明对比;从书法结构及笔势来看,末笔整体略显僵硬,为有意覆盖前字痕迹所致。不论改前谥号为何,可以肯定,李世民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隱”字最能表达太宗对建成死后上下权衡后的一个政治评判。

相关争议

李建成的谥号“隐”并不是在此时定下来的,而是在贞观二年(628)三月才最终敲定考古学家已经在西安市发现了李建成的墓志,按照一般公侯将相的墓志规矩,其中必须详细记载死者的谥号、死亡时间、下葬时间、地点,以及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功绩。然而,李建成的墓志仅有五十五个字,记载他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去世,贞观二年(628)正月十三日下葬在长安县的高阳原,至于李建成生前的功绩,只字未提。根据《唐会要》的记载,“贞观二年三月,有司奏谥息王为戾,上令改谥议。杜淹奏改为灵,又不许”。也就是说,贞观二年(628)正月十三日,李建成被正式下葬。至于李建成的谥号,其实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没有谥号,因为当时还没有议定此事,第二种是有谥号,至于是什么字,谁也不知道(可能性小)。

参考资料

唐 ·​​《李建成墓志》.唐 ·​​《李建成墓志》.2024-12-20

李建成墓志:碑石上的千年秘密.陕西传媒网.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