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别理随缘

别理随缘

别理随缘,亦称但理随缘或一理随缘,是天台宗山家一派的学说,旨在阐述天台四教中别教所显现的真如也有随缘的意义。这一概念最初源于贤首宗唐法藏的《大乘起信论疏》,并在天台宗唐朝湛然的著作中被广泛引用。

历史沿革

别理随缘的概念最初由宋代知礼在其著作《十不二门指要钞》中提出,他认为随缘义不仅存在于圆教之中,别教同样具备此义。知礼通过比较天台宗与贤首宗的观点,确立了圆别二教随缘义的区别在于体用相即的程度。他还强调,若不讨论体具,无论随缘还是不随缘,均属别教范畴。知礼的这些观点遭到了一些学者的反对,他们被称为山外派。山外派的代表人物继齐撰写了《随缘指滥》对别理随缘进行了批评。知礼对此作出了回应,并得到了弟子仁岳的支持。尽管如此,仍有学者如善月和可度对仁岳的作品提出了质疑。

观点争鸣

知礼提出的别理随缘理论引发了学术争论。山外派的学者继齐、元颖等人对别理随缘提出了挑战,而知礼及其弟子仁岳则积极捍卫这一理论。善月和可度等学者虽然支持知礼的基本立场,但也对其具体论述提出了修正意见。这场争论反映了不同学者对天台宗教义的理解和诠释上的分歧。

学术影响

别理随缘的理论在天台宗内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它不仅澄清了别圆二教在真如变造方面的区别,而且明确了贤首宗的随缘义仅相当于天台宗的别教。这一理论的发展和辩论,丰富了天台宗的思想内涵,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学术资源。

参考资料

别理随缘.别理随缘.2024-11-01

别理随缘.别理随缘.2024-11-01

《中国佛教人物》 七一、知礼(960—1028).劝学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