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石成门
霞云耽心梦生子,几天后,她到石盆处一看,梦生子已无踪影。原来,梦生子被霞云放在石盆上不久,林中就窜出一只豺狗要伤婴儿。后来,梦公驱邪扶正,做了很多好事。
正文
“顿石成门’’古迹,是韶山八景之六,相传为梦公所立。
韶峰仙女庵里,自从韶氏、桓氏、黎姓三女修道成仙后,一直烟火不绝。庵内道姑传经数代后,庵里住有紫云、白云、霞云三个道姑。霞云芳龄十八,称紫云、白云为姐姐。她们同吃同住,修身养性,有时候为老百姓寻药治病。只是霞云红尘不绝,受不住山庵的寂寞和苦累,表面上虔诚悟道,心里头却想入非非。
有一晚,三人同睡一床,慢慢的都进入梦乡。霞云忽飘然而起,身不由已地出了庵门。门外皓月当空,夜风拂动她那薄纱衣,霞云一个冷颤,猛觉得周围万马奔驰。她再定神细听时,又鸦雀无声,只见松树和竹子俯下身来轻轻抚摸她的身子,弄得霞云酥胸起伏不止。
一会儿,忽然看见前面一团红光,好奇心使霞云不由自主地向红光走去,到发光的地方一看,原来是一枝鲜红的灵芝。霞云好喜欢,双手合在胸前,闭上眼睛,默默地谢过神灵后,伸手将灵芝摘了,送到嘴边轻轻一吹,却似一股甘露渗入肺腑,一下子感到心舒神往。
霞云正在尽情享受时,忽听得一声吼叫,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窜起一丈多高,朝霞云身上猛扑过来,吓得霞云大叫一声,醒来一看自己还是躺在床上,床前的蜡烛象是灵芝一样亮着,原来是个梦。
紫云和白云都被她叫醒了,问她做了什么恶梦。霞云怕她们说她学道无心,搪塞几句就睡了。从此以后,霞云心神恍惚,总觉得腹中异常。四个月后,又感到腹中胎动,霞云觉得奇怪,又羞又怕,身边虽有两个相好的姐组,但这事说不清,道不明,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开。
霞云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她扎紧腰带,还得穿件较宽大的衣,每逢紫云、白云问她,她只说:身体不舒服。
一天,紫云、白云去百姓家治病,霞云一人在庵不自在,就沿着山道往山上溜。她刚走到山坳上,忽然感到阵阵腹痛,一会儿,一个白胖男孩落了地,这孩子左眉中有一颗黑痣。霞云顾不得许多,举起孩子想摔下山岩,一听到“哇哇”乱叫,她忍不得放下手来。霞云回忆梦中怀子的情形,撕下一块布,咬破手指在布上血书“梦生”,并写上他的生辰八字,将小孩包扎一番,放在山坳上一块象脚盆似的石台上,又跪在一旁默默祷告过往神明保佑后,才艰难地返回庵中,霞云见姐俩还没有归来,才换衣睡下。
霞云耽心梦生子,几天后,她到石盆处一看,梦生子已无踪影。她伏在石盆上大哭了一场。从此,她每隔几天就要到那山坳上一转,盼望梦生子早日归来。
原来,梦生子被霞云放在石盆上不久,林中就窜出一只豺狗要伤婴儿。忽然石盆旁边跳出一只猛虎,一声怒吼,吓得豺狗折转身就逃。这老虎却日夜守护在梦生子身边。
山坳上云雾浮沉,露珠滴滴,说也奇怪,有一树枝的露水珠正好滴入婴儿口中,有如母霞乳汁,哺育着这个山野婴儿。
第四天,一个采药中年人上山寻药,不知不觉到了这山坳上。等他慢慢抬起头来,猛见一只老虎就在眼前,惊得他魂飞魄散,吓倒在地。采药人好半天才清醒过来,已不见了老虎。他拔腿就往山下跑.,没跑出几步,就听得婴儿连声啼哭。采药人回转身来,找到了石盆中红光满面的婴儿。他见四处无人,叹了口气:“谁将小孩丢在这儿,真作孽!”他只好把婴儿带回家。
采药人是单身汉,山中得子,心中十分高兴,他左摸右看,发现了婴儿包内的血书,才知道梦生子在山中已躺了三天三夜。
采药人经常为人治病,家境倒还过得去。几年后,他让梦生子读书。梦生子虽然聪慧,却不想学文,只喜欢拳打脚踢。采药人顺其所好,让梦生子弃文就武,后来就投军参战。梦生子勇猛机智,作战有功,上司很喜欢他。仗打完后,他解甲归田,供养父亲。
梦生子回到家乡,大家都叫他“梦公”。回家的第二天,养父就带着梦公来到仙女庵后山,找到他原来躺过的石盆,把虎守婴儿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他。
梦公手摸石盆,默念生身父母。他跑到鳜鱼峰上,选了一块碑石,竖在石盆旁边,然后跪下哭拜:“我非天生地长,父母现在何方?”梦公正哭得伤心时,听得一声炸雷,碑形石猛涨到两丈高,好象门一样的竖立在山坳上。
梦公还在惊魂不定,树林中又转出霞云道姑。道姑把梦公从头看到脚看了一遍,见梦公左眉黑痣,眼睛一亮,问道:“你叫梦生?”梦公答道:“小可便是。”霞云忽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梦公上前一把扶住。霞云缓过气来后说,我就是你的娘亲。梦公不敢冒然相认,经养父询问明白后,梦公才跪身下拜,母子抱头痛哭,梦公的养父在一旁相劝。梦公又把养父哺养之事告诉母亲,霞云便上前与采药人见礼称谢。
霞云回仙女庵辞别紫云和白云后,和梦公下山而去。
后来,梦公驱邪扶正,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在韶峰南山腰造了一座“梦公庙”。
多少年过去了,梦公顿石还竖在韶峰山上,人们称为“顿石成门”。那个山坳叫做“顿石坳”。顿石旁边的石盆称为“养子盆”,年年都有人到那里拜石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