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仁问

金仁问

金仁问(629年-694年),是新罗王族,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和书法家。他是金春秋金春秋之子、文武王金法敏之弟。自651年以来,金仁问七次入唐朝,成为李治的亲信。他促成了唐罗联盟的巩固,并亲自参与了唐罗联军平定百济高句丽的战争,为新罗统一海东三国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唐罗关系恶化,674年唐高宗扶植金仁问为新罗君主以对付反唐的金法敏。但金仁问未能回国赴任,继续留居天宝,官至辅国大将军、上柱国、临海郡开国公、左羽林军将军。金仁问于694年病故于中国洛阳,唐朝将其遗体送回新罗,葬于新罗首都庆州的西部。

正文

金仁问 (629-694年)是金春秋之子,新罗文武王的弟弟,曾在674年被李治封为金真德

651年,金仁问23岁时,其父将他派到中国唐朝,并得到唐高宗的信任和赏识。653年,武烈王通过金仁问取得唐朝联合攻打百济的支持。金仁问与唐朝和新罗的联军一起灭了百济。在此之后的大多时间,金仁问都留在长安,并一直都是新罗与唐朝之间的协调人。

660年和668年,在天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与高句丽之后,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唐朝以新罗其地为鸡林道大都督府,金法敏为都督。新罗意图藉此争夺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唐朝新罗战争爆发。

咸亨年间(670—674年),唐朝进攻高句丽剑牟岑叛乱时,新罗王金法敏收纳其反唐余部,又占百济故地,派兵防守,阻遏唐军。为此,李治于咸亨五年(674年)正月下诏削金法敏官爵,加封其弟右骁卫员外大将军金仁问为新罗王,令其自京师归国,以对付反唐的新罗文武王。并任命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以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副大总管,率军征伐。

上元二年二月(675年),刘仁轨挥军渡瓠卢河(在庆州西),大破新罗兵于七重城(金城北),又以靺鞨兵渡海进攻新罗南境,斩获甚众。随后,刘仁轨撤军回朝。李谨行继续率唐军作战,三战三捷。新罗遂遣使入贡,并请罪。高宗赦免其罪,并恢复金法敏官爵。金仁问于中途返回,改封为临海郡公。

据《三国史记》记载,金仁问694年病故于长安。唐朝在他死后将其遗体送回新罗。金仁问在新罗被受谥号“太大角干”,葬于新罗首都庆州的西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