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文明塔

文明塔

文明塔屹立在闽西南大门适中镇仁和村荒塘坪,方圆几十里的行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这座巍峨的宝塔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颠。宝塔似一座矗立在茫茫瀚海中的灯塔,为乡民们走出山凹指明前进方向。传说适中镇形如一艘船,船头向着闽南大海,为拴住这艘巨轮,特在高山之巅建塔。文明塔塔刹无存,塔身斑驳,萋萋荒草中,古朴风姿颇似杭州市夕阳映照中的雷峰塔。2008年被选编入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一书,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塔介绍

文明塔是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空筒土壁木楼层结构,原塔高13层,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经明代和1958年两次雷电袭击后塔顶已毁,现存9层,1至7层为土体,8层以上为明代重修后的砖墙体。塔通高23.26米,底层内直径4.91米,底墙厚1.64米,周长25.73米,塔底墙厚1.65米,塔身采用中国特有的版筑技术,就地取材,用石灰、沙、黄土为原建筑材料,加红塘、糯米浆为辅助材料,夯筑而成。黏土中夹有小石子,模板加工精细夯艺高超,塔身表面至今整齐光滑,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冰雹雷电袭击,未见风化痕迹,比现今的混凝土还要坚固,塔内原有的木制楼面、桁条和楼梯均已毁坏,仅在土墙上留下一排排当时放置木桁条的土洞,塔底有门洞两个,一个堵死一个开放,门宽80厘米,正门拱券上有阴刻正楷字体的塔碑一个,苍劲的“文明塔”三字依稀可辨,此书法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时任漳州市知府朱熹所题。

前几年,同济大学著名建筑专家路秉杰教授带领师生来龙岩市考察方土楼时,特地来到适中镇仁和村考察了文明塔。据路秉杰教授介绍,土塔在我国十分罕见,适中文明塔可能是中国第一土塔。

古塔与遥遥相对的适中魁楼同在一中轴线上。传说理学家朱熹曾在适中讲学,教化百姓要“文明作魁”,倡明理学。因此,古塔取名文明,书楼取名魁楼。从此适中兴学重教,明礼友善,成为人才辈出的文明之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