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垅乡
瓦乡位于东至县北部,东靠升金湖,西滨长江,南与东流镇毗连,北与胜利镇接壤,大石公路横穿全境。瓦垅乡因境内瓦垄桥得名。瓦垅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集镇,早在一百多年前,人民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古式拱桥,石桥造型美观,结构坚固,望去形似瓦形,故称“瓦垄桥”。瓦垄村、瓦垄乡由此而得名。
历史传说
相传,古时进京做官的东流人,都以家乡有瓦垅桥为荣,据说阳岭宋家有个大官叫宋儒子,在京城做待驾王,抱小皇帝登基,小皇帝长大后有一次问宋儒子家住哪里?宋答:“家住皖南东流”。小皇帝问:“你家乡可好?”宋答:“我家有千根柱子落脚,风扫地,月点灯(指住茅屋),两个盐船漂大海(指养了两个鸭子下蛋买盐),开锣放众吃三年(指稻罗上放筛子当桌子吃饭)。我家住的地方,上有公山(贵池),下有母山(太湖县),坐虎山(坦埠白石),朝龙山(安庆大龙山),出门15里地有个瓦垄桥”,逗得小皇帝大乐,喜滋滋地说:“你那个瓦垄桥一定比京城里的金水桥还好吧?”后来还赏赐宋家骑鼓、族甲、四井。据目击者说:阳岭宋至今还真有皇帝赏赐的四口井,并有碑文记载。当然这毕竟只是个传说,也说明当时的沿江沿湖一带是个穷地方。
历史沿革
瓦垄原属胜利公社
1961年建瓦垄公社,属胜利区。
1969年改为红旗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时复名瓦垄公社。
1982年改为瓦垄乡至今。
解放前瓦垅地区,“东边湖西边江,中间一个黄土岗”,易涝易旱,血吸虫病又流行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搞江湖堤防水利建设,群防群治日本血吸虫,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现在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饲养业都有较大发展,瓦垄街的城镇建设面貌也焕然一新。
瓦垄乡的吉阳村建在长江边的矶石上,过去有条小街,还有个小码头,可以停靠木帆船,是东至至安庆市的古渡口。1949年解放大军渡江就从这里登陆,张震将军在渡江50周年之际还来此地视察过。
参考资料
瓦垄桥.www.hsdaily.cn.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