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珀特·维尔特

鲁珀特·维尔特

鲁珀特·维尔特(德语:Rupert Wildt,1905年6月25日—1976年1月9日),德国-美国天文学家。维尔特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27年,他获得了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学位。他之后加入了哥廷根大学,专门研究大气层的性质。

人物经历

1932年,维尔特研究天王星和其他外行星的光谱,并识别出某些吸收带属于甲烷和氨的氢丰富化合物。他认为这些化合物的成分与太阳和其他恒星相似。

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他构建了行星结构的模型,认为行星的核心是固体,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外面是一层厚厚的冰层,上面是一层浓密的大气层。

1934年,维尔特移居美国,从1937年到1942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助理研究员。随后,他成为弗吉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直到1947年,之后加入耶鲁大学。1937年,维尔特提出,金星的大气层由甲醛的雾组成。

1940年,他提出了金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捕获热量的假说,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温室效应。1939年,维尔特证明太阳大气的主要光学厚度是H-离子,因此太阳和恒星可见光主要来自H-离子。

1965年至1968年,维尔特担任美国大学研究天文学协会主席。

1966年至1968年,他还担任耶鲁大学天文学部门的主席。

自1973年起,他担任耶鲁大学荣誉教授。他于1976年在马萨诸塞州奥尔良去世。

奖项和荣誉

爱丁顿奖章(1966年)

小行星 1953 鲁珀特·维尔特以他的名字命名

月球环形山维尔特以他的名字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