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骅
陈家骅(1937年3月-2025年1月23日),男,汉族,出生于福建福州长乐。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第九届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福建省第四、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以及中国植保学会理事、国际食虫昆虫学会理事、国际膜翅目学家学会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
陈家骅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优秀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2025年1月23日,陈家骅在福州去世,享年87岁。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1959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并前往福建农学院任教;
1969年,下放至浦城县农业局生物农药厂担任制药厂技术员;
1972年,回到福建农学院任教;
1978年,评为讲师;
1986年,任政协福建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同年晋升为副教授;
1987年,加入九三学社;
1988年,任政协福建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福建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
1990年,晋升为教授;
1992年,任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93年,任政协福建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199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任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委;
1997年,任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福建省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福建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2002年,任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福建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0年5月,陈家骅退休。
人物逝世
2025年1月23日17时30分,陈家骅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7岁。
科研成就
课题成果
陈家骅组建了福建农学院益虫及引进研究室。先后承担部、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共有8项成果获部、省级奖励,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多篇。
基础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陈家骅致力于中国茧蜂研究,汇总整理了全球200多年的茧蜂系统分类文献,收集保存了近20万号蚜茧蜂、茧蜂标本,出版了《中国反颚茧蜂族》《中国悬茧蜂》等10部专著,约500万字,参与合作编著9本。陈家骅率先建立了中国茧蜂9个亚科的分类系统,共记述中国茧蜂(蚜茧蜂)1000余种,其中的新属、种和新记录属、种被世界动物学重要学术刊物《动物学记录》收录。
应用研究
在应用研究方面,陈家骅致力于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重要害虫及杂草的生物防治,率先在中国培育不育遗传实蝇品系,应用实蝇雄性不育技术、寄生蜂保护利用等无公害现代生物措施防控橘小实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际合作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1982年至1985年和1994年至1995年,陈家骅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国立史密森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
访学期间,陈家骅运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基本控制了当地苜蓿蚜虫泛滥成灾、救治未果的情况,同时将从中国带去的蚜茧蜂标本进行研究鉴定,确定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52个新种,35个新记录。因陈家骅在美的突出科研成绩,1984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亲自接见了陈家骅,并合影留念。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陈家骅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福州举行.东南网福建频道.2025-01-30
陈家骅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福州举行.今日头条.2025-01-30
陈家骅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福州举行.腾讯网.2025-01-30
绿普森科技与联合国(中国)实蝇研究中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搜狐网.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