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公伯寮

公伯寮

公伯,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

公伯寮见于《论语》凡一例,涉及谗害孔子及其弟子仲由的问题:“公伯寮塑子路於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第十四》时孔子仕鲁为大司寇,使弟子子路为季氏宰,主持“堕三都”以实施强公室抑私门的计划。后来迫于私门的强大势力,此计划半途而废。公伯寮在季氏面前毁谤子路,其内容必定涉及此项计划,也不可能不涉及孔子。季氏已被公伯寮所惑,说明孔子及子路已开始不被信任,也说明孔子欲在鲁国推行仁政德治之道将遇到更大的阻力。孔子深感道行与否实际是受制于某种无形的力量,公伯寮进谗祇不过是个引綫, 因此当鲁大夫子服景伯(或以为亦是孔子弟子)表示凭自己的能力尚能让公伯寮横尸街头时,孔子认为这一切都取决于命运,绝非一个小小的公伯寮有或无所能改变,“肆诸市朝”似无必要。鑑于公伯寮谗害仲由以至孔子的表现,后人或有怀疑公伯寮为孔子弟子者,所谓“疑公伯寮是谗塑之人,孔子不责,而云命。非弟子之流也”。

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古史考》按根据公伯寮在季孙面前诽谤老师的恶劣表现言其为孔子的背叛者可也,言其与孔子绝未曾有师生关系,除推测外,尚未有更有力的根据。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 “任伯”,赵恒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 “寿张侯”,明嘉靖年间罢封。

公伯寮

电影《孔子》中的形象:

在孔子执行“三都”计划过程中,暗地里将孔子呈献鲁定公的简札私自透漏给季氏,由此孔子得罪季氏。孔子在冬祭未有得到祭肉的情况下,季氏让公伯寮带给孔子玉,并让公伯寮告诉孔鲤是定公亲言送此物给孔子。此举使得孔子认为郑定公寓意诀别,孔子决定开始周游列国。由此公伯寮得到了季氏赏赐,退出孔子弟子行列。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及马融注,都把他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孔子的重要弟子。史记寮作僚,孔子家语弟子解里没有公伯寮,若干古注或认为他不是孔子的弟子,或认为他因愬仲由,被后人剔除其弟子之名。(李炳南论语讲要》)

诋毁子路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何。刘姓正义说,景伯是孟孙之族;季孙,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虽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还可以把公伯寮杀 了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大道如果将会实行,这是天命;大 道如果将被废止,这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读解

公伯寮毁谤同学,鲁国大夫子服景伯打抱不平,要帮助孔子除掉这个害群之马。可孔子却不同意。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们所奉行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能不能行得通,自有天命主宰。这里的天命实际上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车轮,至于公伯寮个人的捣乱,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所谓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螳臂挡车,谈何容易。所以,孔子并不同意对公伯寮采取过激的行动。

反对暗杀,反对暴力,坚信道义的力量,坚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既反映出圣人思想、意志的坚定,又体现出他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见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孔子评价

当孔子得知公伯寮在季桓子面前诋毁仲由时也没有多过埋怨,并阐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不过不管是公伯寮诋毁子路,还是出卖孔子。孔子均没有埋怨怪罪公伯寮,可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资料

三千年前中国即存在义务教育 春秋末年崩溃-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9-26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陈列馆:揭开春秋末年,贵族大墓的神秘面纱.今日头条.2024-09-26

春秋时吴国鸠兹邑.芜湖新闻网 数字报.2024-09-26

每天学点国学:道之将行也与?.中国管科院德育中心.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