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强
黄少强(1901~1942年),名宜仕,字少强,号止翁、止庐,南海官窑小江村人,曾先后师从高奇峰、高剑父、刘博文、刘海粟,兼修中西画学。从1926年起,黄少强先后到佛山市高等美术学校、南海师范学校、广州培桂学校、广州第一中学、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学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末期,他因广州沦陷,避难香港,与何漆园、叶少秉等创立“香港美学院”,香港沦陷后返回家乡,在佛山设“止庐画塾”教授学生,直至病逝于南海官窑小江村。代表作品有《洪水流民图》《流民图》《骨肉流离道路中》《残歌载道泪飘洒》《教人空引发飘萧》《罄竹难书亡国惨》等。
人物经历
黄少强于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官窑镇小江村的一户书香世家。他少年时对绘画情有独钟,母亲见状,便教他涂鸦,更刻意搜罗名人画卷供他鉴赏,培养他的艺术修养。黄少强9岁那年时值辛亥革命前夕,世道飘摇,民生艰辛,他便画了一幅《无告人》描绘百姓困顿。
1919年,黄少强入室高奇峰先生,后又拜高剑父为师,成为“二高”的共同弟子,并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天风七子”之一。1920年好学的黄少强又进入“博文美术学校”师从留美画家刘博文,学习西洋画技法,后又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随刘海粟学画。1923年他循师命游历广西、江苏、浙江、山东、山西等地,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体察民间疾苦,为后来的画作积累了大量素材。
从1926年起,黄少强先后到佛山市高等美术学校、南海师范学校、广州培桂学校、广州第一中学、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等学校任教。1930年,他曾与赵少昂合办“南海艺苑”。1932年,黄少强在广州举办“国难画展览会”,他的《洪水图》把国难家恨画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1935年,黄少强自办民间画馆于广州,次年组织民间画会,提出“到民间去,百折不回”,“谱家国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苦”的口号。
20世纪30年代末期,黄少强因广州沦陷,避难香港,与何漆园、叶少秉等创立“香港美学院”,香港沦陷后返回家乡,在佛山设“止庐画塾”教授学生,直至病逝于南海官窑小江村。
艺术风格
黄少强的画风独具特色,以悲凉为基调。题材多取民间疾苦,因之人物画较多。画中重用线条,以高奇峰为凭照,学其设色法不少,不过化繁为简并掺入了西洋水彩画的方法。
主要作品
黄少强的主要作品有《洪水流民图》《流民图》《骨肉流离道路中》《残歌载道泪飘洒》《教人空引发飘萧》《罄竹难书亡国惨》等。
参考资料
黄少强.文化艺术网.2024-08-28
黄少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08-28
黄少强.禅城区人民政府.2024-08-28
艺·文 | 到民间去,百折不回——小议平民画家黄少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2024-08-28
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记岭南派著名画家黄少强.佛山市博物馆.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