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应天府,别名南京、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成为留都。明初实行两京制,应天府的执掌与顺天府相同,虽地位不及顺天府,但远高于其他诸府。应天府下辖上元县、江宁区、句容市、溧阳市、溧水区、高淳区、浦口区、六合区八县。明代中叶,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当时的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应天”一词,意为“上应天意”。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开始在钟山(即紫金山)之南建造新宫,即南京故宫(包括宫城和皇城),并改筑应天府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工程完工。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改应天府为南京。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遂为京师首都。明永乐元年(1403年),又复为南京首府。正统年间,定为南京首府,此后沿袭不变。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历史沿革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兵从雨花台进入建康城。元军占领建康后,设建康府宣抚司。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朱元璋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应天府建为南京市,以东京汴梁建为北京。
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罢北京开封府,改南京称为京师。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京师改称“南京”;改北平市(今北京市)名为顺天府,建为“北京”,称为“行在”。
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顺天府,遂开始全面营建北京城,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北京故宫。
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改北京名为京师,改南京应天府为留都,行“两京制”。朱棣称帝后的南京市,仍留有有完整的机构。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都城规模
城垣
【城垣详细内容参见“南京城墙”“明南京城”词条】
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铁瓮城遗址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首都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南京市的基础上,依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托、北有后湖为屏障、西纳石城入城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千米,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
南京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首都建设的杰出代表。其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
明南铁瓮城遗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宫城周长3.45千米,城门4座:午门、西华门、东华门、太极宫玄武门遗址。
皇城周长10.23千米,城门7座: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
京城周长35.267千米,城门13座、水关2座: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东水关、西水关。
外郭城周长逾60千米,城门18座:栅栏门、江东门、驯象门、小驯象门、安德门、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
皇宫
【皇宫详细内容参见“南京市故宫”词条】
南京故宫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又称明故宫,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6.53平方千米,宫城面积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翊坤宫,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前后历时二十六年,布局依《周礼·考工记》中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为原则。皇城周长10.23千米,宫城周长3.45千米,洪武门至承天门两侧为中央官署区,承天门至午门两侧为太庙、社稷坛;前朝以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为核心,东有文华殿、文楼,西有武英殿、武楼;后廷以乾清宫、坤宁宫为核心,东有春和宫,西有柔仪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飞龙殿、西宫,两侧为东西六宫。
南京市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这种宫、城轴线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然,也是遵循礼制、呼应天象、顺应自然建设的杰作。整体布局、建筑形制都成为后来明中都和北京城的设计蓝本,并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明代王府、韩国首尔景福宫、越南顺化紫禁城、琉球国首里城等宫殿建筑的布局与形制。其建筑风格、装饰风格作为中国明清官式建筑的母版,影响至今。
行政区划
治所
辖区
一共有八个县。
政治机构
应天府设有治署、察院和府馆、公馆、阴阳学和医学、僧道司、河泊所、税课局、巡检司、驿站、急递铺、仓等。
人口户数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户数是163915,人口有1193621人。到弘治四年,户数有144368,人口有711300。万历六年,户数是143597,人口是790513。
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史书记载
《明史·地理志》。
参考资料
南京,我的城!.澎湃新闻.2024-01-19
应天府.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2
明史趣问丨明代南京为何称“世界第一大城”.南京钟山风景区.2024-01-18
徽京!徽京|南京因啥成“徽京”?.齐鲁壹点.2024-01-18
《百家讲坛》节目预告:《国史通鉴•明清时代》(上部)(3)治国理念 9月4日播出.央视网.2023-11-22
央视中秋晚会举办地洛阳“应天门”:是为了纪念武则天而建?.大河网.2024-01-19
作者:银川市档案馆(银川市地方志研究室).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