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勇
游勇,男,1964年生,汉族,籍贯四川省。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
招生专业
岩土工程(博士、硕士)、防灾减灾工程及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
学习经历
1982/09-1986/07 四川大学,本科
1986/09-1989/07 四川大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9/7-1992/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92/11-1997/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7/11-2004/1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4/11-2009/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2009/10-现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
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山洪泥石流运动机理、模拟试验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作为主持人或主研人员先后参加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科学院、水利部、交通部、国防科工委、昆明市科委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科研课题和应用项目50项。获四川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交通部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
在研主持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1项、四川省重大地灾治理项目1项。
代表性论文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专著撰写8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
近5年代表成果:
You Yong, Liu Jingfeng, Chen Xingzhang, pan Huali, Debris flow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optimal characteristics of 排水法 运河 following Wenchuan earthquake, Environmental 地球 Sciences, 65(4):1005-1012, 2012. (SCI)
You Yong, Liu Jingfeng, Chen Xingzhang, 设计 of sluiceway channel in a landslide dam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Advances, 5(4): 241-249, 2012. (SCI)
You Yong,pan Huali,Liu Jinfeng, The optimal cross-section 设计 of the “Trapezoid-V” shaped 排水法 运河 of viscous debris flow,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8(1):103-107, 2011.(SCI)
You Yong, Zhao Yanbo, Liu Jinfeng,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Erosion Depth of Viscous Debris Flow,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8:3441-3444, 2012. (EI)
You Yong, Liu Jingfeng, Chen Xingzhang,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al 设计 of 排水法 运河 of debris flow following Wenchuan earthquake in Weigou Gully in Beichuan County, Sichuan 一级行政区, China, 第五届国际泥石流大会论文集,805-811页,意大利帕多瓦, 2011.6.14-17. (EI)
You Yong, Lin Xueping, Liu Jinfeng,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deposition Thickness of Viscous Debris Flow,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524:808-812, 2012. (EI)
游勇,陈兴长,柳金峰, 四川绵竹清平镇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灾害, 灾害学, 第26卷,第4期, 68-72页, 2011.
游勇,陈兴长,柳金峰, 震后四川省安县甘沟堵溃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山地学报, 第29卷,第3期, 320-327页, 2011.
游勇,柳金峰, 陈兴长,“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 山地学报, 第28卷,第3期, 358-366页, 2010.
游勇,柳金峰,欧国强,陈晓清。粘性泥石流三角形底排导槽水力最佳断面设计方法及应用,2010.8,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 1 0044388.X
游勇,潘华利,柳金峰,陈晓清,欧国强 粘性泥石流斜墙V型排导槽水力最佳断面设计方法及应用,2010.8,国家发明专利,ZL 2008 1 0147797.2
参考资料
游勇.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