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商品购买力
社会商品购买力,又称“零售市场商品需求量”或“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所具备的货币支付能力。这一概念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它是以特定数额的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其次,它仅限于在零售市场上的商品购买行为,不涉及其他类型的货币支出;第三,它涵盖了消费者的所有货币支付能力,无论这些资金已经实际使用还是仍处于储存状态。
形成因素
社会商品购买力是在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之后产生的。它的总量大小主要由多个因素决定,其中包括生产发展水平和速度、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分配、以及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非商品性货币支出的数量。社会商品购买力可分为居民消费品购买力、社会集团公用消费品购买力和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三类。其中,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和社会集团公用消费品购买力构成了社会商品购买力的主要部分。
统计方法
为了对某一时间段内的社会商品购买力进行统计,需要编制货币收支平衡表,并据此计算出一系列指标,如本期结余购买力、本期形成的购买力、本期全部购买力、本期已实现的购买力和本期未实现的购买力等。这些指标能够详细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形成、实现、结余和转移情况,有助于深入分析相关问题。
参考资料
17. 社会商品购买力的计算范围.中国知网.2024-11-01
如何计算社会购买力?.爱问.2024-11-01
什么是社会商品购买力.豆丁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