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南厚壳桂

海南厚壳桂

海南厚壳桂(学名:Cryptocarya hainanensis)是樟科厚壳桂属下的一个种,产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其种加词“hainanensis”意为“海南省的”。海南厚壳桂生长于常绿阔叶林或林谷中,海拔540-700米。

形态特征

海南厚壳桂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50cm。老枝栗色或变黑色,有纵向细条纹及皮孔,无毛;幼枝纤细,有纵向细条纹,被短柔毛或下部变无毛。树皮灰褐到黄褐色,厚3-5mm,浅纵裂,表皮呈小薄片剥落。

叶互生,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9-13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薄革质,上面干时榄绿色,下面较淡,幼时上面沿中脉被微柔毛下面无毛,老时两面无毛,羽状脉,中脉及侧脉上面常稍凹陷,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5-6条,弧曲向上,细脉纤细,网结状,在下面较密,具明显的蜂巢状小窝穴,叶柄粗壮,长5-8毫米,腹平背凸,初时被微柔毛,后毛被渐脱落。

圆锥花序穗状式,腋生及顶生,长3-8厘米,少花,分枝,分枝纤细,长达2:5厘米,具长0:5-2厘米的总梗,花序各部分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苞片及小苞片披针状线形,长约1毫米,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花长2.5毫米;花梗长不及1毫米。花被内外两面被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几与花被筒等长,宽卵圆形,先端急尖。

能育雄蕊9,长不及1毫米,花丝被柔毛,花药2室,第一、二轮雄蕊花药药室向内,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药药室外向,花丝基部有一对具柄的三角状卵圆形腺体。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箭头状正三角形,具柄。子房卵珠形,长0.7毫米,花柱纤细,长约0.7毫米,柱头头状。

果卵球形,长2.5-3厘米,直径1.5-2厘米,顶端稍突尖,基部渐狭成短柄,熟时黑色,有光泽,具皱和疣突,有不明显的纵棱。花期4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分布范围

海南省厚壳桂产于广东省(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及云南省南部,越南也有分布。在云南,主要分布在金平、屏边苗族自治县马关县麻栗坡县、西功等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