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天荫

黄天荫

黄天荫(Wong Tien Yin),男,临床科学和视网膜专家,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Tsinghua Medicine主任、讲席教授。黄天荫在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包括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是世界顶级医师科学家。

截至2023年4月,黄天荫已累计发表同行评议论文2200余篇,h-index214。

人物经历

1992年,黄天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总统奖学金。

1997年,获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2002年,获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2009年—2013年,任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执行董事。

2014年—2021年,任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医学主任、教授。

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2018年—2021年,任新保集团副总裁,杜克-新加坡医学院副院长。

2020年—2022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2020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5月,任职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2021年,当选为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11月,获聘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2023年4月,入选英国《The Ophthalmologist》“世界最具影响力眼科人物100强”;同月,被授予2023年世界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成就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黄天荫长期从事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方面的流行病学、转化、临床科研交叉学科研究;主要从事黄斑病变和视网膜疾病相关的临床工作,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疾病及近视性黄斑变性,并致力于视网膜疾病和眼部成像(含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新;2010年,和其团队启动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家远程医疗筛查计划,通过视网膜影像研究表明检测视网膜血管变化可能成为无创检查心血管风险的有效方法。这一发现开启并推动了新型成像软件的发展,团队研发的软件已被认证,截至2023年4月,已应用于30多个国际临床、科研、行业合作机构。

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5月,黄天荫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过500余场受邀的全体会议、研讨会和命名讲座。

人才培养

2022年7月23日,黄天荫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宣讲会暨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幕式上提出:要建立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应用的学术生态体系,医师必须拥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数字技术、公共卫生、全球健康等。同时还应具备研究能力和创新思想,以设计和建立新的诊疗模式。

获得荣誉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黄天荫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临床科学家及学界领袖。”(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评)

“黄天荫为世界眼科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清华大学医学院评)

“黄天荫是全球杰出的医师科学家和知名视网膜专家。”(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评)

参考资料

世界顶级医师科学家、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天荫加盟清华.澎湃新闻.2021-11-03

医学院3位学者!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清华大学医学院.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