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我们生活在南京

我们生活在南京

《我们生活在南京》是2021年6月1日上架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类网络小说,小说为阅文集团的作家天瑞说符所著,全书共40.2万字。

该小说讲述了两个生活在2019年和2040年的南京年轻人通过一个老旧的业余无线电台进行时空通联,最终在末日里拯救世界的故事。

该书在2021年11月19日获得了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2023年1月3日,小说的实体版正式开售。同年5月13日,此书夺得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金奖、2020至2022年度新星金奖。 2024年11月18日,该书入选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

创作背景

作者天瑞说符出生于1996年,是江西九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市某高校生物学专业。他认为科幻小说创作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在创作《我们生活在南京》前,天瑞说符去过两次南京,去参观当地的地标建筑,找朋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口音以及美食等,在实地采风的基础上,想象这座城市同时存在于2019年和2040年时的样子。书中的每一次航天发射,都和现实中2019-2021年期间的发射完全对应,分秒不差。

而对于故事的灵感,天瑞说符坦言:“《南京》最初的灵感来自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南京》是一部硬核科幻版的《你的名字》。

内容情节

2040年,全世界只剩了半夏一个幸存者,她独自生活在南京城的废墟之中,对人类世界为何毁灭茫然无知。她孤独地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坚持用无线电寻找同伴,对外发出求救信号。通过无线电,她竟意外连接到了21年前的高中生毛白杨。白杨原本是个高三的学生,他生活里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高考了,他打球,学习,被妈妈催着吃东西补充营养,还有一个捣鼓无线电的爱好。

21年后的半夏实际上就住在2019年的白杨的房间,她用的电台正是白杨正在使用的。白杨瞬时成了救世计划的核心人物,逆转未来拯救世界火腿电台超时空通联指挥部也在他家成立。全国的航天、物理、军工和中核集团专家成立应急小组,指导21年后的女孩在南京收集各种废旧电子元器件,一步一步教她如何把无线电台改造成一个能通话的手机;为了确认真相,他们发射了一枚长征六号火箭,为21年后的女孩带来了一场人造流星雨;为了人类的未来,他们“欺骗世界”,拯救一个女孩,完成了一场跨越21年的核打击——在两个时空的共同的努力下,女孩半夏最终炸毁了敌人“大眼睛”。

然而,他们的开心并没有持续多久,更多的“大眼睛”来到了地球。半夏启动数据分析机,才终于发现这场灾难的源头。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天瑞说符一直聚焦于网络科幻小说创作,《我们生活在南京》现实感很强,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小说对人类和世界进行了思考,也开拓了科幻写作的新维度。科幻网络文学的繁荣与影视、游戏等IP转化密不可分,如何通过IP开发推进科幻网络小说的创作,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评)

《我们生活在南京》呈现了宇宙浩大、人类渺小的图景,肉体易逝、精神永恒往往是这类科幻作品让人着迷之处。“小说的末日设定与《沙丘》《疯狂的麦克斯》等西方经典科幻中的废土设定有别,或许东亚的文化特色和哲学审美决定了中国科幻文学可以有它的特殊性。”(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辑、文艺动漫总出版人王蕾评)

故事中的白杨与半夏的人物设定,为中国和世界科幻电影提供了两个非常鲜明的年轻人物形象。身兼导演与编剧双重身份的路阳,提出这部小说里有好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概念——通常在类型化的电影故事里面需要有一个出色的概念,支撑电影的新鲜度。《我们生活在南京》第一个概念是无线电连接,第二个概念是“时光慢递”,第三个概念是对未来世界的设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王红卫评)

参考资料

我们生活在南京.豆瓣读书.2023-09-16

第一卷 我们生活在南京.起点中文网.2023-09-16

实体书正式开售!.起点中中文网.2023-09-16

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三星堆揭晓 《我们生活在南京》获长篇小说金奖.今日头条-新华网.2023-05-14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11-21

终幕(3).起点中中文网.2023-09-16

我们生活在南京.起点中文网.2023-09-16

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我们生活在南京》获最佳网络科幻.澎湃新闻.2021-11-20

《我们生活在南京》再获重磅奖项,这一次,世界在南京被拯救.澎湃新闻.2023-09-26

“硬核科幻”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出版.广州日报.2023-09-16

中国小说学会2022年度好小说榜单发布,江苏网络作家卓牧闲《老兵新警》上榜.今日头条-紫牛新闻.2023-01-10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在津揭晓.新华网-今日头条.2023-09-19

研讨|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一场新科幻的实验.澎湃新闻.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