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陶虎

陶虎

陶虎,1982年4月出生于江西南昌,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和研究员。他自2014年5月起在该所工作,拥有工学博士学位。陶虎的研究领域涵盖生命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前沿,包括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生物材料和植入式医疗器械。他还是2020前沿实验室的创始主任、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以及NeuroXess(脑虎)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认可,包括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SAIL奖上海市杰出青年科技贡献奖和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8-09至2003-0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机械工程,本科

2003-09至2006-07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 物理电子学,硕士

2006-09至2010-05 波士顿大学 机械工程,博士

工作经历

2010-05至2011-12 塔夫茨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

2012-01至2014-04 美国塔夫茨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助理教授

2014-05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17-04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2019年11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助理,2020年7月起任上海微系统所所务委员。

2020-03至2021-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20前沿实验室,创始主任、研究员

2021-02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20前沿实验室,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所长、主任、副主任、研究员

学术兼职

2022-01-01至今 IEEE MEMS国际会议 TPC委员

2021-12-01至今 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专家组 总体专家组成员

2021-07-01至今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脑机融合和交互分会 主任委员

2021-06-01至今 Transducers国际会议 TPC委员

2020-04-01至今 KJW 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总体专家组成员

2020-01-01至今 中国科学:材料科学 青年编委

2020-01-01至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青年编委

2019-07-01至今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 特刊编辑

科研

研究方向

陶虎长期从事生物与信息交叉融合技术(BTIT)研究,将蚕丝从传统纺织材料转化为新型医用和信息功能材料,围绕脑机接口、生物存储、智能传感器和植入式医疗器械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科研项目

基于生物蛋白的绿色纳米光刻技术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基于蚕丝蛋白的生态环保型高分子生物光刻胶的研究与开发, 主持, 省级, 2014-07--2017-06

多模态超衍射近场太赫兹光谱仪, 主持, 部委级, 2018-01--2019-12

精准可控溶解的瞬态电子技术研究, 主持, 部委级, 2017-01--2019-12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主持, 省级, 2018-01--2019-12

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新型感知器件和芯片技术, 主持, 国家级, 2019-12--2024-12

瞬态可溶电子学, 主持, 国家级, 2019-01--2021-12

“神经光电极”:光电集成柔性神经探针, 主持, 部委级, 2019-09--2024-08

主要成就

陶虎在2010年博士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获得最佳论文奖。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包括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中科院基础前沿“从 0到 1”原始创新项目等,累计经费超过1亿元。申请国内外相关专利50余项,已授权23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Science(2篇)、Nature(1篇)、Nature Photonics(1篇)、Nature Nanotechnolog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5篇)、PNAS(2篇)、Advanced Materials(16篇)等,其中封面文章28篇。发表文章总引用超过15500次,h-index=43。单篇引用最高超过3500次,28篇论文单篇引用过百(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9篇),5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500次。在传感技术领域两大顶级国际会议IEEE MEMS和Transducers上发表文章60余篇,获IEEE MEMS 2022最佳论文(大陆地区第一单位唯一入选)。入选2020年度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入选国家“WR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组部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学生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毕业生最高奖)、3人获得“宝钢奖”。

一种光子晶体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2022,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2210220275.0

一种可转换通道的脑电极接口及脑电极后端连接装置,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69346B

一种分析人体表液的柔性无线集成皮肤视觉传感系统,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089839B

一种用于大型中药材的保鲜方法,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889814A

一种生物蛋白膜表面图案化制作方法,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0941139B

一种颅内深部电极记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系统,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244850A

用于长期植入的柔性电极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设备,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244839A

一种结合药物递送的深部柔性脑电极的植入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120696A

一种结合给药通道的深部柔性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120695A

一种三维纳米结构制作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2011534571.5

一种高通量植入式柔性神经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107307A

一种植入式神经光电极的后端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099160A

高密度脑电极的信号连接板、制备方法及设备,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2020206A

一种集成采集刺激功能的皮层脑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73181A

一种脑电信号识别系统及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73178A

一种双向皮层脑电极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双向皮层脑电极,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56220A

具有电化学和电生理检测功能的柔性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56218A

具有光电刺激和记录功能的神经成像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8625A

一种柔性植入式神经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8626A

一种基于脑功能分区的柔性可拆分头皮脑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8633A

一种颅内刺激记录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9472A

脑电极后端连接用凸点、测试板的制备方法及测试结构,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8635A

柔性植入式神经光电极的光学器件及其设计、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9482A

一种脑内信号采集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脑机接口,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938632A

一种基于生物蛋白的信息存储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724841A

一种生物蛋白柔性皮肤贴服式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110222A

近场显微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202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044481A

一种可定制多维度高密度柔性脑部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073771B

一种生物蛋白柔性纳米摩擦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8336924B

一种生物蛋白积木及其制备方法,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9553673A

一种可植入式多功能复合型蚕丝蛋白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2019,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5030657B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医学成像仪及其制作方法,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5796056B

一种中心静脉压自动监测系统,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923806A

一种光刻胶及其应用方法,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773533A

一种基于光学元件的信息隐藏与重现的方法,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527045A

石墨烯量子点与蚕丝蛋白的抗菌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2015,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4353127A

In Situ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 Enhance Osseointegration Under Diabetic Conditions Using Injectable Silk/Sitagliptin Gel Scaffolds, ADVANCED SCIENCE, 2021.

Silk Materials Light Up the Green Society, Advanced 能量 \u0026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2021.

Biomimicking Antibacterial Opto-Electro Sensing Sutures Made of Regenerated Silk Proteins,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D electron-beam writing at sub-15 nm resolution using spider silk as a resis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Silk Microneedle Patch Capable of On-Demand Multidrug Delivery to the Brain for Glioblastoma Treatment,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实现“人机物”三元融合——谈脑机接口中的人脑优势发挥, 前沿科学, 2021, 第 1 作者

Biomimicking antibacterial and pharmaceutical opto-electro sensing suture made of regenerated silk proteins,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Nanomanufacturing of biopolymers using electron and ion beams,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2020.

Implantable, Degradable, Therapeutic Terahertz Metamaterial Devices , SMALL, 2020.

A Bioinspired Wireless Epidermal Photoreceptor for Artificial Skin Vis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A rewritabl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of silk proteins using near-field nano-opt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0.

Body-Integrated, Enzyme-Triggered Degradable, Silk-Based Mechanical Sensors for Customized Health/Fitness Monitoring and In Situ Treatment, ADVANCED SCIENCE, 2020.

Photoinduced Tunable and Reconfigurable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Devices Using a Silk‐Based Diffractive Optics Platform, ADVANCED SCIENCE, 2020.

All-Aqueous-Processed Injectable In Situ Forming Macroporous Silk Gel Scaffol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and Osteological Therapie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20.

"Self-Matched" Tribo/Piez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Using Vapor-Induced Phase-Separated Poly(vinylidene 氟化物) and Recombinant Spider Silk,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Programmable Vanishing Multifunctional Optics, ADVANCED SCIENCE, 2019.

Advanced modeling of ferroic materials, ARCHIVE OF APPLIED MECHANICS, 2019.

Multicolor T-Ray Imaging Using Multispectral Meta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 2018.

Engineering the Future of Silk Materials throug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Protein Bricks: 2D and 3D Bio-Nanostructures with Shape and 函数 on Demand,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METAMATERIALS TO SEE IN TERAHERTZ IN "COLORS", 2018.

IEEE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MEMS), 2018.

A Silk Cranial Fixation System for Neurosurgery,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18.

The Use of Functionalized Silk Fibroin Films as a Platform for Optical Diffraction-Based Sensing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D AND 3D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PIDER SILK USING FOCUSED ION BEAM, 3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银金矿 MECHANICAL SYSTEMS (MEMS 2017), 2017.

Nanoscale probing of electron-regulated structural transitions in silk proteins by near-field IR imaging and nano-spectrosco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Inkjet Printing of Functional Silk Fibroin Inks: From Printable Forms to Printable Func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2015.

Silk‐Enabled Conformal Multifunctional Bioelectronics for Investigation of Spatiotemporal Epileptiform Activities and Multimodal Neural Encoding/Decoding, publisher.

著作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micro- and nanoscale devices and interfaces using silk proteins, CRC Press, 2020-01.

所获荣誉

第35届IEEE MEMS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其他,2022

2021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1月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导师奖,其他,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振翅奖),院级,2021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SAIL奖奖(SAIL奖),其他,2021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院级,2021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省级,2020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振翅奖),院级,2020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院级,2020

国家“WR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2020

IEEE MEMS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提名奖,国家级,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2019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国家级,2019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院级,2018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院级,2018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省级,2018

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国家级,2017

参考资料

CNS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科学学会.2024-03-23

陶虎——博士生导师.传感技术实验室.2024-03-23

中科院颁发2021年度系列奖项 10人获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新闻网.2022-01-20

中科院人事任免.今日头条·陕西法制网.2022-04-09

陶虎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业务管理平台.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