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
夏商(原名夏文煜,1969年12月生于上海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乞儿流浪记》《标本师》和《裸露的亡灵》等,以及四卷本的《夏商自选集》和九卷本的《夏商小说系列》。
人物经历
1969年,12月,生于上海,母亲务农,父亲海员,自幼住沪西祖母家。
1978年,回到浦东新区父母家,在六里乡六北小学读书。
1983年,在上海市浦东中学读书。
夏商的创作生涯始于1984年,当时他初二上半学期辍学,开始自学写作。
1986年,他进入上海助剂厂工作,接触到西方文化思潮。
1989年,他的散文处女作发表于《剑南文学》。
1991年,他辞职成为自由作家,开始在多个刊物发表作品。
1992年,他的散文专辑在《北京青年报》发表,成为该报创刊以来首个个人文学作品专版。
1997年,他入选“联网四重奏”。
1999年,他策划并命名“后先锋文学”,成为世纪末重要文学现象。
2000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3年,他的作品《二分之一的傻瓜》入选杜克大学《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高级读本》。
2009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推出四卷本文集“夏商自选集”。
2013年,该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16年,他的长篇小说《标本师》发表于《十月·长篇小说》。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夏商小说系列”。
2019年,他作为策展人推出《海外华语小说年展2019》。
人物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乞儿流浪记》《标本师》《裸露的亡灵》,短篇小说集《沉默的千言万语》《夏商短篇小说自选集》《刹那记》《孟加拉虎》,以及四卷本文集《夏商自选集》。
文学评价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夏商是中国先锋文学后崛起的一个异数,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夏商的小说预示着新的小说感的来临。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将夏商划归在先锋派的名下,认为他连接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派语言实验。小说家叶兆言、北村、程永新、陈朝华、阎晶明、杨扬、葛红兵、李承鹏、张小波、张闳、洪治纲等都对夏商的作品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媒体访谈
夏商在《福布斯》中文版的采访中,谈到了他的创作初衷和对城市发展的看法。他提到《东岸纪事》不仅是对老浦东新区历史的再现,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回忆。他强调了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影子,以及他对小说取材的偏好。夏商还分享了他对上海市城市发展的看法,认为上海是中国大陆最纯正的商业城市,具有契约精神和开明的文化。此外,他还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莫言得诺贝尔奖等话题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