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中学
上海市长宁中学,位于长宁区长宁路1302弄9号,是一所位于区中心的学校。学校占地18.5亩,建筑面积11088平方米,拥有完备的专用教室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运动场地宽敞。
概况简介
上海市长宁中学是一所“长宁区”区名命名的学校,它的前身是1946年5月创办的上海市私立奉化中学,1952年12月私立奉化中学改名为“上海市长宁中学”,1956年又与创办于44年7有的“圣谊中学”合并。五十多年来长宁中学初高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遍及中国各地和海外。
上海市长宁中学地处长宁路1302弄9号,位属区中心。现占地18.5亩,建筑面积11088m2,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备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是上海市一类达标学校、对外开放参观“窗口”学校、长宁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学校奉行“爱国从爱校做起,成才以成人为先”的校训,倡导“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发扬“勤奋、踏实、探索、求真”的学风及“诚信、守纪、勤奋、探索”的校风;坚持在“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创特色,以特色促腾飞”三步发展思路,一年来,学校接连被授予“区文明单位”、“区艺术特色学校”、“区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
上海市长宁中学校舍呈“H型”布局,井然有序,总运动面积4200m2,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化操场、300余m2的乒乓球训练馆、210m2的体操房及97m2的舞蹈室;校园规划绿化率为35%,繁花点缀着绿草,绿树映衬着幽径,让校园显得清新而亮丽,给师生以花园式的享受。学校现有各种专用教室19个,数字化教室14个,已实现校园网、数字化平台及闭路电视网“多网合一”;另外,校数字化会议室、视频转播中心、数字化合班教室、办公室、计算机房等完成宽带入网,学校正逐步向无纸化办公、数字化管理过渡。
校园风貌
走进上海市长宁中学的校园,展现世人眼帘的是:
花园式的校园、崭新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流的教学设施、勤奋踏实的师资。上海市长宁中学占地20亩,建筑面积11088m2,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备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是上海市一类达标学校、对外开放参观“窗口”学校、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上海市长宁中学多次荣获区文明单位、区第八届教学研讨活动先进单位、区第七届德育研讨活动优秀组织奖、区教育系统健康校园、区教育信息工作积极推进学校、区绿化先进单位、区双语教学项目学校、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区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区艺术特色学校、区家长合格学校、中华小神笔动漫画创作基地等称号。
教学规模
学校共有15个教学班,平均每班20名学生,实施小班化教学。高中录取率60%。2014年计划招生班级4个。学校有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31人、本科率已达100%,有8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
学校教师一向秉承“奉教化而长宁“的校训,以温馨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以丰富的艺术形式陶冶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帮助学生。学校教师参加区专业素养测试获得教育局好评。有不少教师已向全区公开教学展示。
教学理念
上海市长宁中学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办学思想。一方面,德育工作坚持以“关爱”促“规范”,以“活动”促“实效”,依托各种教育“契机”,分层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其次,上海市长宁中学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命线,并通过“六抓”,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上海市长宁中学因而在德育工作坚持:抓鼓励教育,促校风建设、抓活动质量,促德育实效、抓心理咨询,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学校通过“五抓”即抓教学常规,促规范管理、抓学科研讨,促效能提高、抓教学科研,树课改理念、抓学科竞赛,促优秀冒尖、抓补缺补差,促整体提高。使上海市长宁中学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特色教育
美术特色教育在上海市长宁中学有近30年历史,并于1996年与长宁美术专修学校联合创办初中美术特色班,为上海市长宁中学美术特色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几年来有50多人次的美术作品获区级以上奖项,多幅作品多次参展,多名学生携作品参加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书画交流,在社会上形成了较高声誉。
体艺教育在上海市长宁中学呈现百花齐放。“宁飞”教育系列逐成学校品牌,如“宁飞报”是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师生、家长展示交流思想的平台;“宁飞直播室”是学生自我编导,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宁飞书画社”是学校各类艺术爱好者的殿堂;两年一次的“宁飞文艺汇演”更是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宁飞文学社”是学生用心灵激扬文字的场所。
学校历史
校园历史沿革
长宁中学的前身是上海市私立奉化中学,解放初期是长宁区仅有的两所完全中学之一,由蒋纬国等人在1946年发起并创办的,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
1946年8月,经过浙江省奉化中学发起人的推荐、协商,组建了奉化中学校董事会,校董们推举当时的国民政府秘 书毛庆祥为董事长,聘请毛圣栋先生为校长。毛圣栋校长请了一些教育行家里手介绍教员,帮助筹划学校办学体 制,任命邱直青先生为校务主任,统管学校工作,奉化中学宣告成立。
1947年2月,蒋氏家族发起并创办的奉化中学在长宁路校址开学。
1949年春,奉化中学发展成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并在这年4月被当时的市教育局批准立案。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以吴文照副校长为主任的新校务委员会,对校政进行一番改革,实行民主办校,坚决 贯彻面向工农的原则扩大招生。
1956年圣谊中学并入长宁中学。
2001年新宁中学并入长宁中学。
校园办学历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侄孙毛圣栋从重庆市来到上海市,被上海市警察局长宣铁吾任命为上海市警察局督察长。毛圣栋是黄埔军校四期生,曾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他看到被日寇蹂躏八年的上海教育界满目疮,便决心在上海办一所学校。1945年年底,毛圣栋约同是蒋氏亲属的毛庆祥到上海逸园新探访他的表叔——正休假在家的蒋介石次子蒋纬国先生。毛圣栋创校的想法与蒋纬国不谋而合。于是在蒋纬国的支持下,毛圣栋便着手筹办起来了。筹设中的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奉化中学”。
经毛圣栋、蒋纬国、毛庆祥等人的半年酝酿、四处联络,奉化中学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于1946年5月9日在当时东亚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召开。蒋纬国领衔具名邀请奉化中学的发起人与会,会后还设宴款待。蒋纬国亲自主持这次会议,在会上致词呼吁大家协力,共促其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会上宣布为“提倡教育、作育英才”,在上海筹设一所“学用合一”的中学,为纪念蒋介石故乡,该校命名为“上海市私立奉化中学”;会上还决定在上海马霍路37号设立奉化中学筹备处,毛圣栋为主任,蒋纬国、毛庆祥等为委员。筹办浙江省奉化中学的消息次日刊载于《中央日报》、《大公报》和沪上各报。上海滩一时满城风雨、到处讲“奉化区”,许多知名人士纷纷解囊认捐,而爱俪园罗氏兄弟也慷慨应允捐地十余亩供奉化中学建校舍用。5月16日,筹备处向上海市教育局申报成立,上报筹设奉化中学的发起人有41人,都是当时军政界要人或上海滩知名人士。
奉化中学原拟在那年九月份开学,所以筹备处当务之急便是迅速寻到现成的校舍。当时号称“棉布大王”的县人周联康为安康绸缎庄总经理,想在当时的长宁路35号(后为长宁路593号)自有的一幢三开间三层洋房办一所义务学校。毛圣栋与周联康本为宁波大同乡,又是好友。毛圣栋从史济照先生处得此消息,就以创办浙江省奉化中学事求助于周联康,聘请他担任校董。周联康就在1946年6月将这占地五亩的洋房租给奉化中学作校舍,并将每月的租金捐助给学校作经费。但此时,这幢洋房并不在周联康手里。原来这幢洋房在上海沦陷后被日籍人林国彦凭借日本宪兵的暴力所霸占,设立疫病医院,时人称为“林医院”,也有人称其为“伤兵医院”。抗战胜利后,林国彦一面改日本国籍登记为台湾人以逃避惩罚,一面勾结上海市黑社会恶势力,以手枪和炸弹相威胁,妄图长期占用这幢洋房。而中国国民党CC派中统特务组织也以建新中学的名义霸占住楼房旁边的几亩空地要派用场,并觊觎空地旁的洋房。要收回洋房固然不易,而要从中统手中收回空地更是虎口拔牙。毛圣栋等创校人冒着黑道势力的炸弹威胁,又顶着特务强权的索要,先后以奉化中学筹备处主任和校董会董事长毛庆祥的名义发了很多呈文,找了很多机关很多人,甚至把状告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陈立夫那里,经过不屈不挠的据理力争和半年周折,最后蒋纬国出面请CC派要员潘公展出来调解,奉化中学才如愿接管这幢洋房和房旁空地。
在为校舍四处奔走之时,浙江省奉化中学筹备处以茶话会、义演等方式筹集建校基金。筹备处印制捐赠收据,由蒋纬国、毛庆祥、毛圣栋三人联名发函寄发捐册向全国各省市的国民党党部募捐,还通过中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向海外侨胞募捐。爱国侨领司徒美堂不仅作为发起人自己认捐,还用各种途径号召各地侨胞为奉化中学捐资。这样,很快就从全国各省市和海外各国侨胞劝募到不少建校基金。
1946年8月,经过奉化中学发起人的推荐、协商,组建了奉化中学校董事会,校董们推举当时的国民政府秘书毛庆祥为董事长,聘请毛圣栋先生为校长。毛圣栋校长请了一些教育行家里手介绍教员,帮助筹划学校办学体制,任命邱直青先生为校务主任,统管学校工作。
解决了校舍、经费、教员的问题后,招生又是个大难题。浙江省奉化中学原想按常规在1946年秋季招生开学,但由于校舍迟迟接管不了延至1947年春季才首次招生。蒋纬国等校董主张招生不应受常规、时间的限制,教育应该“有教无类”、不咎既往。他们允许他校开除的学生可以报考奉化区中学且从宽录取,还允许他校学生可按其所读年级免试转学来奉化插班,加上奉化又有20%的免费生名额吸引着一批清寒学生,结果首次招生出奇地顺利,初一、初二、高一各年级春秋季二个班,班班招足额。
1947年2月,蒋氏家族发起并创办、在上海热闹一时又扬名海外的浙江省奉化中学终于在长宁路校址开学。当时校舍仅有一幢洋房,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占地五亩,拥有22位教职工、6个班级共224名学生。从1947年暑假开始,校董会动用募捐来的建校基金,先后在洋房南面操场东西两旁各建造一排南北走向的木板平房教室共12间,以及风雨操场和礼堂等一些零星校舍,还陆续添置一些物理化学仪器和图书设备等。而班级、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多。到1949年春,奉化中学发展成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并在这年4月被当时的市教育局批准立案。
1949年春上海战役前夕,毛庆祥、蒋纬国等校董赴台湾,校董会推毛圣栋继任董事长暨校长。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毛圣栋以浙江省奉化中学已进入新时代,自己又无教育专长为由,不顾教职员的挽留而坚辞校长职务。于是奉化中学成立以吴文照副校长为主任的新校务委员会,对校政进行一番改革,实行民主办校,坚决贯彻面向工农的原则扩大招生。1952年12月26日,奉化中学公立,为上海市首批私立转公立的三所中学之一,校名也因地处长宁区长宁路而改为“上海市长宁中学”。以后圣谊中学和新宁中学先后于1956年和2001年并入长宁中学,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人民政府也不断迁走学校周近的工厂、企业,扩大校园面积,还多次拨款建造新的教学楼和办公楼。2002年长宁中学迁进新建的校区,成为一所占地16.1亩,建筑面积达11047平方米的上海市一类达标学校。
创办者寄语
毛圣栋先生离开浙江省奉化中学后,曾担任奉化县政协委员,民革县委委员等职,1979年应邀回到长宁中学作客。他见到离校30年间,学校旧貌换新颜,想起当年创办中之艰辛,开学时之简陋,不禁感慨万千。他写信告诉在台湾的蒋纬国先生,说“当年我们栽的秧苗,在共产党的培育下,今已结实累累矣。忆及表叔在国际饭店所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话,真宽慰有余,不负故人所望也”。毛圣栋创校时43岁,1985年逝世,终年82岁。
蒋纬国创办奉化中学时为陆军上校,年31岁,为奉化中学校董中最年轻者。1996年10月长宁中学举行50周年校庆大典时,台资经纬公司的彭季子先生等一行代表蒋纬国先生来校参加庆典并向学校赠送花篮致贺。而远在台湾的蒋纬国先生则致函说,当年“创办该校的往事,历历在目”,“闻该校在相关主管单位及历任校长与师生的努力下,扩建校舍,增设软硬体设施,充实师资,迄今拥有学生一千二百余人,已达当年为国作育英才之宗旨,曷胜快慰。”还欣然许诺“此届校庆时间已过,然来日方长,愿此后校庆,当回校与诸校友们及师生‘共庆’”。写信之外,还欣然命笔,写下了“奉教化而长宁”的题词寄赠长宁中学。蒋纬国先生的信与题词意味深长,字里行间,弥漫着对长宁中学深深的眷恋和关注之情。
可惜蒋纬国先生一直没有机会“回校与诸校友们及师生‘共庆’”。若是他和其他浙江省奉化中学的发起人、校董们泉下有知,看到长宁中学今天的新校舍,崭新的H型教学大楼,红绿灯鱼相间的彩色塑胶操场,新落成的校园绿地及意气风发的莘莘长宁学子,又该有多少感慨!
学校未来发展
上海市长宁中学为了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2004年7月学校在顺利完成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全体教职工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制定了第二轮三年规划。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延续了“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创特色,以特色促腾飞”发展思路。学校通过“五抓”即抓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抓机制改革,促自主发展、抓情感交流,促凝聚力工程、抓队伍建设,促内涵发展、抓数字校园建设,促现代化管理,使学校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初中教师鼓励教育艺术的实践与研究》简称“鼓励教育”是上海市长宁中学龙头课题,旨在营造校园和谐的人文环境。
上海市长宁中学于1996年与长宁美术专修学校联合创办初中美术特色班,为学校美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来有70多人次的美术作品在区级以上比赛获奖、多幅作品在市级画展中参展、多名学生携作品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参加书画交流。目前美术特色教育在社会上有较高声誉。
回首以往,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上海市长宁中学将继往开来,依法办学,以德治校,自主发展,在走向优质教育过程中,向社会、家庭交一份满意答卷。
参考资料
长宁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通讯信息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2024-10-09
最美的年华遇见你—上海市长宁中学.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5
用上海和各区直接命名的大中小学,有你的求学记忆吗?.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5
中共长宁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许军同志任职的通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