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虫胺腈
虫胺(sulfoxaflor),亚胺杀虫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即作用于尼古丁类乙胆碱受体(nAChR)内独特的结合位点而发挥杀虫功能。可经叶、茎、根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
概况介绍
氟啶虫胺腈适用于防治棉花盲、蚜虫、粉虱,飞虱和介壳虫等所有刺吸式口器害虫;高效、快速并且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对烟碱类、菊类,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吸汁类害虫,被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认定为唯一的 基团 4C类全新有效成分。对非靶标节肢动物门毒性低,是害虫综合防治优选药剂。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现的没有通过正式登记即审批进行应用的农药。
氟啶虫胺腈是2012年全球同步上市的全新化合物。
研发企业:美国陶氏益农
通用名:sulfoxaflor
国内外商品名及成分、剂型:可立施(英文名closer,成分:50%氟啶虫胺腈,剂型:水分散粒剂),特福力(英文名:Transform,成分:22%氟啶虫胺腈,剂型:悬浮剂)
国内外登记
陶氏农业科学为其新杀虫剂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向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法规机构递交了全球联合审查档案。陶氏公司计划于2012年以Closer(中文名可立施)和Transform(中文名特福力)为商标名称上市该杀虫剂。
2012年,美国环保署授予氟啶虫胺腈在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安纳西州的临时准许权,允许其用于控制棉花盲蝽,并批准用于大麦,油菜,棉花,柑橘,果蔬和观赏植物等。这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现的没有通过正式登记即审批进行应用的农药
2012年氟啶虫胺腈首先在韩国获得登记,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梨、红辣椒上的蚜虫,随后在巴拿马共和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危地马拉获得登记。
2013年,氟啶虫胺腈全球同步上市。同时于2013年5月氟啶虫胺腈在中国获得水稻、棉花和黄瓜上的临时登记。氟啶虫胺腈在小麦蚜虫和柑橘介壳虫上的登记于2014年3月份取得。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全球同步上市的农药。
同年5月经过全球联合评审,氟啶虫胺腈获得了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登记,澳大利亚于2013年第4季度获得登记。
产品特点
• 杀虫脒方式多样:氟啶虫胺腈可通过直接接触杀死靶标害虫,具有触杀作用
氟啶虫胺腈具有渗透性,在植物叶片正面施药,可渗透到植物叶片背面杀死靶标害虫。
氟啶虫胺腈具有内吸传导性,可在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传导到新生组织叶片
氟啶虫胺腈具有胃毒作用。
• 速效性快、持效期长: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小时蚜虫死亡率在97%,药后4小时,蚜虫死亡率99%。
大田试验表明,药后24小时蚜虫防效86%,药后3天,防效87%,药后14天蚜虫防效在83%。
• 存在交互抗性:对许多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Q棉粉虱(英国洛桑试验),对吡虫啉有很强抗性的B烟粉虱(陶氏益农试验),对吡虫啉有抗性的褐飞虱(陶氏益农),多抗桃蚜、多抗棉花烟粉虱等很可能存在交互抗性。氟啶虫胺腈被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认定为唯一的 基团 4C类全新有效成分。它可以与多种杀虫剂进行轮换使用,如氨基甲酸酯 ,有机磷,拟除虫菊酯,阿维菌素,吡蚜酮,氟啶虫酰胺。
• 耐雨水冲刷:药后2小时遇雨不影响药效。
• 绿色无公害:无生殖毒性,无致突变作用,无致畸作用,无致癌作用,无神经毒素作用
• 环保:土壤中可被微生物迅速分解,无残留,不会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在空气中的存在水平非常低,不会在动物脂肪组织内累积。
防除对象
作物 主要防治靶标害虫
蔬菜(油菜)甘蓝蚜,桃蚜
蔬菜(葫芦)瓜蚜,烟粉虱,温室白粉虱
茄果类蔬菜 桃蚜,马铃薯长管蚜,烟粉虱,温室白粉虱
叶菜类蔬菜 茄粗额蚜,桃蚜,莴苣蚜
大豆大豆蚜,辣鼻虫包括Edessa和Euschistus种,红带蝽,稻绿蝽
马铃薯 桃蚜,马铃薯长管蚜,马铃薯大叶蝉科
应用技术
可立施(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花盲蝽蟓6.7~10克/亩,兑水45公斤/亩茎叶均匀喷雾,种群密度高或有盲蝽蟓有迁移迹象时,可酌情考虑施药2次,间隔5~7天;防治面换棉粉虱10~13.3克/亩,兑水45公斤/亩茎叶喷雾,5~7天后再喷一次;防治小麦蚜虫2.6~3.3克/亩兑水30~45公斤,茎叶喷雾,种群密度大时,可考虑结合其他触杀性药剂进行防治。
特福力(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21~28毫升/亩对水稻中、下部位喷雾,施药时保存3cm浅水层,视虫情情况结合触杀性药剂进行防治;防治黄瓜烟粉虱17.4~21毫升/亩兑水45~60公斤/亩茎叶喷雾,间隔7天再喷雾一次;防治柑橘矢尖蚧4000~5000倍液,用水量200公斤/亩,于矢尖蚧一代1~2龄若虫始盛期叶片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
水稻上推荐安全间隔期21天,黄瓜上3天,棉花21天,考虑到抗性管理的需要,每个作物周期最多使用次数2次;
可立施,特福力直接喷施到蜜蜂属身上对蜜蜂有毒,在蜜源植物和蜂群活动频繁区域,在用施完药剂,且作物表面药液彻底干后,才可以放蜂。
禁止在荷塘等水体内清洗施药器具,不可污染水体,远离河塘等水体施药。
因氟啶虫胺腈可被土壤微生物迅速降解,虽然持效期非常长,也不可用于土壤处理或拌种使用
对环境影响
试验表明,氟啶虫胺腈对其非靶标生物鸟类、家禽、鱼类、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安全
对鸟类毒性:山齿鹑急性经口毒性LD50=676mg/kg体重;山齿鹑,绿头鸭膳食毒性5天LC50\u003e5620mg/kg食物;山齿鹑生殖毒性NOAEL=81.2mg/kg bw/d
对鱼类毒性:虹鳟急性毒性96小时LC50\u003e387mg/L;蓝鳃太阳鱼急性毒性96小时LC50\u003e363mg/L;鲤鱼急性毒性96小时LC50\u003e402mg/L。
对无脊椎动物毒性:糠虾急性毒性96小时LC50=0.643mg/L,慢性毒性28天NOEC=0.114mg/L,蚯蚓急性毒性14天LC50=0.885mg/kg soil,蚯蚓慢性毒性56天NOEC=0.1mg/kg 土壤等。
对水生植物毒性:浮萍急性毒性7天EC50\u003e99mg/L。
氟啶虫胺腈在环境中降解的主要机制是微生物降解,实验室黑暗条件下代谢DT50\u003c1天,在大田土壤消解DT50=4天,因为在土壤中能被迅速生物降解,不会从土壤中渗出污染地下水。
氟啶虫胺腈在植物体中不会富集,在动物体中被迅速吸收或以微小代谢产物形式排出体外,不会在动物脂肪组织中累积。
氟啶虫胺腈在空气中,低蒸汽压下,经光化学氧化作用,DT50\u003c1天,即正常使用,氟啶虫胺腈在空气中存在水平将会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