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鲅科

马鲅科

马鲅科(学名:Polynemidae),为辐鳍鱼纲鲹形系的一个科,其目级地位未定,传统上为鲈形目鲈亚目的其中一个科,但在实际演化上更接近鲽形目、旗鱼目及鲹形目。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区域的沿岸及河口水域,包括红树林等半淡咸水域。马鲅科鱼类的体型延长且稍侧扁,头部中大型,吻部突出且略圆钝。该科包含8个属和约40种鱼类,其中体长从11厘米的矮马鲅到2米的四指马鲅和巨大的非洲马鲅不等。马鲅科鱼类在商业捕鱼和钓鱼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因其喜欢形成大量群体,捕捞起来相对可靠和经济。

形态特征

马鲅科鱼类的体延长而稍侧扁,头属中大型,吻部突出且略圆钝。眼大,脂性眼脸发达。口也属中大型,上颌长于下颌,称「下位口」。牙齿部分,有些鱼锄骨和腭骨皆有齿,有则是锄骨无齿。上颌骨后端宽大一直延伸至眼后方。鳞片为栉鳞,头部也覆盖有鳞,侧线连续而完整。有两枚背鳍,前后相距甚远,硬棘有七枚,软条有11-15条,臀鳍与第二背鳍上下位置相对,有三枚硬棘与11-17条软条,背鳍与臀鳍皆外覆鳞片。胸鳍偏低,特征是胸鳍下方有游离丝状之鳍条,尾鳍呈叉形。

分布范围

马鲅科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的温带热带地区,包括河口、红树林等半淡咸水域。喜好较混浊的沙底或泥底海域,有些种类可以生活在半淡咸水域。

生态

马鲅科鱼类属于沿岸沙泥底栖肉食性鱼类,喜栖在内湾、河口及沙泥底海床,以胸鳍游离的软条探索沙泥底下的贝类、甲壳亚门,并用吻端挖掘沙地以觅食,常成群游向潮间带觅食,故在浪脚下常可见其踪迹。白天利用胸鳍之游离鳍条为感应杆,探寻埋藏于砂泥地中之食物,夜间则停栖于砂泥地上。主要以砂泥底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些种类亦捕食小鱼。

经济价值

马鲅科鱼类属于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在台湾已在内湾进行箱网养殖。肉质鲜美,适合油炸,少数种类的鱼鳔可做成花胶。在商业捕鱼和钓鱼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因其喜欢形成大量群体,捕捞起来相对可靠和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