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麦溪鲩

麦溪鲩

麦溪,广东省高要区(今高要区)大湾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麦溪鲩产地为古西村的有麦塘和白溪塘(合称为麦溪塘),麦溪鲩因而得名。由于独特的生长环境,麦溪鲩全身粉白,味道鲜美。2012年6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麦溪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麦溪鲩的“肤色”很独特,刚出水时银鳞闪闪,全身粉白。只有麦溪塘的水才会造就如此美丽之像。清焖麦溪鲩与清蒸麦溪鲤同样都是一道好菜。秋冬季,还可将麦溪鲩晒干成为“麦溪鲩干”。

麦溪鲩,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麦溪鲩有“鱼中之王”的称号。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

麦溪鲩富含、锌、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经权威机构检测。麦溪鲩的平均含量为360微克/千克,已经达到富硒的标准。另外,麦溪鲩的平均含量为413微克/千克,铁元素平均含量为7100微克/千克。

产地环境

麦溪鲩,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区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面积约1800亩。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鲩鱼的珍贵之处。

历史渊源

据史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麦溪鲩已负盛名,在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慈禧也对其赞不绝口。麦溪鲩无特殊种苗,普通草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鲩;如把麦溪鲩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鲩鱼。

生产情况

2015年,广东省高要区大湾镇麦溪塘面积约1800亩,每亩地产麦溪鲩130公斤。

产品荣誉

2012年6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麦溪鲩”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3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麦溪鲩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二、环境条件

1.水源:来源于产地范围内的山泉水或西江水。

2.水质要求:pH值为5.5至6.5,水溶氧量≥5毫克/升,塘底土质为白陶土,水深1.6米至1.8米。

三、养殖技术

1.放养要求:放养规格为0.5千克/尾至1.0千克/尾,放养密度300尾/公顷至450尾/公顷。

2.生产方式:采取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3月份先在塘内种植小荸荠和撒播稻种,5月待稻禾开花后放鱼养殖。

3.投饲与管理: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8月份增投稻谷、小麦、玉米。

4.捕捞: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3千克/尾。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全身呈粉白色,口感甘香、肉质嫩滑,无腥味。

2.物理化学指标: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麦溪鲩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高要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麦溪鲩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讲好高要故事】“鱼中之王”麦溪鲩.搜狐网.2024-09-25

麦溪鲩.广东省情网.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