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中英
侯中英(原名:侯国栋,1900年9月16日-1932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大箕铺侯良才村(今属大冶市),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五纵队十九大队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三纵队代理纵队长、红五军三师八团团长,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一师师长,革命烈士。
1922年,侯中英加入煤矿工人俱乐部,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侯中英投身国民革命军,编入第四军第十二师炮兵团,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务;同年12月,侯中英被中国共产党组织吸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2月,侯中英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学习,同年8月1日,侯中英随教育团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侯中英回到家乡阳新县,组织农民武装,曾任阳新大冶手枪队大队长。1930年春,侯中英率部随红五军第五纵队转战于阳新、大冶市、咸宁市等地,打了许多胜仗,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1932年3月,侯中英在赣州战役中被叛徒出卖而被敌军黄维部捕获,最终遇害,时年32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中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9月16日,侯中英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大箕铺侯良才村(今属大冶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自小家境贫寒,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11岁时,侯中英被同村塾师侯俊成破例收为学生。1914年,年仅14岁的侯中英到四维煤矿做了矿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侯中英从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认识到中国是由于贫穷落后,国力太弱,才受尽世界列强欺凌的客观事实。
投身革命
1922年,侯中英加入煤矿工人俱乐部,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北伐军经过大冶市,侯中英遂投身国民革命军,编入第四军第十二师炮兵团,历任战士、班长等职务。
1927年2月,侯中英加入朱德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学习,同年8月1日,侯中英随教育团参加南昌起义。其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市进攻。侯中英即跟随起义军撤出南昌,一路经福建省长汀、上杭县,沿汀江、韩江南下。同年9月28日,侯中英跟随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市山湖(玉湖镇)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继向汤坑(今丰顺市)推进,在汾水村地区与敌再次激战。侯中英也在战斗后流落到广州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联络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准备再举义旗。
民团起义
1928年春,侯中英返回家乡阳新,随后,侯中英与中共阳新县委领导人曹玉阶接上了线,并受对方单线领导。为了方便与曹玉阶及时联络,侯中英发展了阳新青年侯甫浚(后来改名叫侯政)为交通员。1928年,阳新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粮荒严重。侯中英接到曹玉阶从地主手中夺粮的任务,随后,侯中英等人制定了奇袭夺粮方案。他们带领群众,突然出击,先夺了叶家庄地主家的粮,又夺了石家堍地主家的粮。打入小箕铺民团后,侯中英先因识字当了小队长,驻扎北海村,后又因“功”当上了大队长。侯中英利用已掌握的权力,对团丁进行进步的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把大多数团丁团结在自己周围。
小箕铺民团起义后,中共阳新手枪队发展到60多人,侯中英任队长。此后,侯中英率领手枪队陆续消灭了阳新大冶一些集镇的反动民团,威震鄂东南。1928年,“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在鄂东南地区开始形成。有鉴于此,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决定将阳新手枪队和大冶手枪队合并,成立阳大手枪游击大队,共100多人,由侯中英任大队长。之后,手枪游击大队在侯中英带领下,又相继攻克了龙港市、殷祖和保安镇、刘仁八等敌据点,使队伍发展到200余人,拥有100多支长短枪。
红三军团
1929年7月,大冶中心县委决定以阳大手枪游击大队为基础,吸收地方赤卫队等武装共300余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下辖两个纵队,一个教导队。红十二军由谢振亚任军长,侯中英任政委。1929年冬,侯中英指挥手枪大队官兵积极配合红五纵队作战。由于这支队伍作战勇武,有相当战斗力,被编入正式中国工农红军,列为红五纵队第十九大队。侯中英被任命为该大队队长。
1930年春,侯中英率部随红五军第五纵队转战在阳新县、大冶市、咸宁市等鄂东南大片地区,打了许多胜仗,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1930年6月初,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各纵队在大冶县的刘仁八一带进行休整,并奉命将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第八军,下辖四个纵队。不久,军团部决定将所属纵队改称师,侯中英被任命为第五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率部在平江地区训练、备战和做群众工作。1930年7月,侯中英率领第八团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攻打长沙市,四战四胜,攻克湖南省城。7月26日夜晚,在侯中英主持下,中共鄂城县委在紫坛李家庄第八区区委委员李盛兴家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李家庄以“打醮”(道士设坛为人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的名义召集群众,于8月1日举行暴动,进攻谢埠反动民团“六里局”,打击反革命气焰,唤起民众闹革命。为了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在侯中英提议下,县委还进行分工,由委员盛浩如、鲁毓藻、陈明山、高东明、刘仁意以及符石区区委书记魏利民等,分头深入到东沟、长岭、沼山、涂镇、公友等地去组织党员,发动群众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
英勇牺牲
1931年9月,侯中英被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任命为第一师师长。1932年3月4日,红三军团奉命再次发起总攻,侯中英指挥红一师同兄弟部队一起向城内猛攻。双方激战终日,红军付出了很大伤亡,仍未能攻入城内。同年3月8日凌晨2时,城里敌军通过城内向城外挖的地道偷袭攻城红军;城外敌援军同时从攻城红军背后发起攻击,使攻城红军腹背受敌。侯中英在最后化装突围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被敌军黄维部捕获。最终遇害,时年32岁。
后世纪念
侯中英牺牲后,敌飞机在战区散发杀死侯中英的传单,让红军将士们悲痛不已。时任第一师政治委员的黄克诚曾于1932年3月在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办的《红星报》第二期第二版上发表纪念文章,说:“中英同志个性很强,但很能接受同志的正确批评;军事政治的理论基础虽薄弱,但很努力学习,平日工作积极,战时很勇敢。中英同志牺牲了,真使我们起无限之悲痛,我们于悲痛之后,要学习中英同志的精神,发展革命战争,消灭陈诚及马昆部,赤化赣州市,拿下赣州,以完成中英同志的遗志!以慰中英同志于地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侯中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黄克诚曾亲笔致信烈士之子:“不忘过去,继承父志。”1990年,在纪念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新四军老战士、开国少将刘少卿,评价侯中英烈士“生是豪杰,死为英雄”。侯中英虽然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但他留下的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永不泯灭,永留人间。
人物轶事
冒险返乡,组织起义
1928年,侯中英英冒着生命危险潜回家乡,这一年阳新县久旱无雨,庄稼颗粒无收,粮荒严重。“农民们无米下锅,很多人被饿得啃树皮、嚼草根、吃观音土”,而地主们囤积居奇不肯借粮给农民,导致农民卖儿卖女、上吊、逃荒现象时有发生。曹玉阶对此心焦如焚,提出“没有饭吃的团结起来”的口号,并交给侯中英从地主手中夺粮的任务,还把3名秘密党员熊高才、侯星海、曹茂辉介绍给侯中英认识,以配合他的工作。同时,为了未来工作的需要,曹玉阶要求侯中英不要公开露面指挥大箕铺地区的夺粮斗争。接受任务后,侯中英立即和熊高才制定了奇袭夺粮方案。他们带领群众,突然出击,先夺了叶家庄地主家的粮,又夺了石家堍地主家的粮。在其影响下,夺粮斗争遍及阳新大冶,当时党中央的《上海报》对此还作了报道。
策划李家庄暴动
1930年7月26日夜晚,在侯中英主持下,中共鄂城县委在紫坛李家庄第八区区委委员李盛兴家召开扩大会议。在会上,侯中英以简洁明确的语言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边境总暴动”的指示,决定在李家庄以“打醮”(道士设坛为人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的名义召集群众,于8月1日举行暴动,进攻谢埠反动民团“六里局”,打击反革命气焰,唤起民众闹革命。为了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在侯中英提议下,县委还进行分工,由委员盛浩如、鲁毓藻、陈明山、高东明、刘仁意以及符石区区委书记魏利民等,分头深入到东沟、长岭、沼山、涂镇、公友等地去组织党员,发动群众做好暴动的准备工作。
1930年8月1日,李家庄后垴一块宽阔的平地上,“符石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的攻打国民党谢埠街“六里局”暴动将在这里誓师。上午,请来的道士在锣鼓声中刚开始“打醮”,担任东面警戒任务的赤卫队员李朝兴,就从李家庄后山——陆家团林山林中抓到了一名化装成和尚的探子。经审问,原来“六里局”发现到李家庄看“打醮”的人特别多,起了疑心。根据审问探子的情况,侯中英、林明炯、盛浩如马上召开党员骨干分子会,将原定于傍晚的誓师大会提前到下午进行,并杀探子祭旗。下午,喧闹的锣鼓声响过后,林明炯走上道员,面对参加大会的近万名群众和1000多名携带长矛、大刀、梭镖、土铳的赤卫队员作了动员讲话,侯中英随后发布了暴动命令,并领头高呼:“消灭六里局反动民团武装”、“打倒土豪劣绅”、“活捉胡士永,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杀到谢埠街,石滚砍三刀”、“苏维埃政权皇帝”等口号。暴动队伍1000多人在侯中英、林明炯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向谢埠街进军。然而,当队伍到达金坜毛家堰时,突然遭到土豪夏连成纠集的反动民团的截击,双方展开了激战。山头上的民团凭借修筑好的战壕、碉堡,居高临下,向暴动队伍射击,阻挡了其前进的道路。由于暴动队伍缺乏武器和参战经验,指挥员又未能很好地协调反击,导致暴动队伍处于首尾互不相应的被动局面,最后只剩下几十名赤卫队敢死队员继续攻打。枪声惊动了驻扎在公友马王庙“马八局”的中国国民党守军,此时他们正在“贤庚乡”反动民团团长杨治甫的带领下,到公友河头但塆抓人。听到谢埠方向传来枪声,杨治甫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派一个排的兵力,驾着小木船向谢埠港进发。当木船到达谢埠港桥头时,他们对着攻打碉堡的暴动队员一齐扫射,打死了几名赤卫队员,其他队员见前后受敌,纷纷后撤,暴动就此宣告失败。暴动失败后,一些群众跟随侯中英带领的赤卫队员一道撒退到上洪宝峰寺,后转移到大冶刘仁八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参考资料
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红军名将侯中英.湖北党史.2024-05-29
侯中英: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红军师长 32岁牺牲.中国新闻网.2024-11-17
侯中英: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红军师长 32岁牺牲.中国新闻网.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