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港街道
泗港街道,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市经济开发区(杨舍镇)城西新区,属于张家港杨舍城区街道,街道政府位于泗港路72号。
社区建设
万红社区
经济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泗港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第三产业日益壮大,年交易额超过亿元,在沪宁杭乃至华东地区都形成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张家港市的“十二五计划”给泗港街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现有商气、人文,高起点规划的城西新区也获得了张家港市的批准认可。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规划设计,赋予泗港这块土地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有识之土纷至沓来投资开发,中联、美辰、江南十二府、汇景、碧桂园集团等知名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已在泗港注册,融入泗港的开发建设。泗港区域内滨水商业街的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城西新区拓展区也已完成规划而转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城乡和谐、商业兴旺的优势,已经使泗港成为投资创业和旅游居住的绝佳选择。
历史追溯
原泗港集镇位于杨舍城区西郊,东近国泰路,与城区相接,南邻七里庙村,西接章卿村,北依张杨公路。
据清光绪戊寅《江阴县志》载:“泗港俗称私港,在蔡港东三里,久淤。国朝(注:时称清朝为国朝。下同)乾隆四年知县蔡澍浚(长二千余弓,章卿才、良、得、楼四字号业佃协浚)。泗港原属章卿镇,旧为崇仁乡,市有二集:西曰闸上,在蔡港口;东曰私港,在蔡港东”。
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在私港与东横河交接口逐渐形成集市。古人把私港河名转用于市名。因“私”与“泗”谐音,故名泗港。
民国年间,泗港镇曾为国民党江阴县华墅区章卿镇镇公所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仍属江阴县管辖,先后为泗港乡人民政府和泗港人民公社机关所在地。
1962年1月成立沙洲县后划归沙洲县。1983年7月政社分设后为泗港乡人民政府驻地。1986年12月,泗港撤乡建镇后为泗港镇人民政府驻地。同月,沙洲县撤县建市后属张家港市。2000年7月,泗港镇并入杨舍镇后为杨舍镇泗港(街道)办事处驻地。
新中国成立前,泗港镇仅有一条长200米、宽3米的对面石子街,设有布庄、米行、茶馆、木行、杂货店等店铺16家,粮油加工厂1家。解放后,建立了供销社、信用社、粮管所、合作商店、邮政支局、卫生院、手工业联社、农具厂、棉织厂等。1958年冬,拓浚东横河,拆去市房500余间,重建1条长500米、宽3米的新街。街道两侧建有供销社门市部、影剧院、旅社等,早市较为热闹。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创办钢丝绳厂、砖瓦厂、服装厂、水泥厂、炊具厂、胶木厂、塑料电镀厂等社队企业。1980年5月,筑通通往县城的公路。80年代初,镇区向南发展,辟新街1条,中药店、饭店、乡政府机关办公楼、泗港中学、影剧院等陆续兴建。1985年镇区面积0.68平方公里。
1992年起,镇区实施城镇化改造建设,相继拆除影剧院等,将人民路跨越东横河向北延伸,建成人民北路,接通张杨公路。路旁两侧先后新建了粮贸大楼、文化中心、荣港商厦、泗港公园、邮电大楼、农行大楼、电力大厦等公共设施和临街商住楼。异地新建了泗港小学、幼儿园、张家港市中心医院、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扩建了泗港中学(即张家港市第六中学)。集镇区共有大小商铺350余家,工业企业50余家,有人口7000余人,镇区面积发展到2.1平方公里。
2003年,张家港市进行大规模行政改划,原泗港镇并入杨舍镇,后改称张家港市经济开发区(杨舍镇)泗港街道,街道办设在原泗港镇镇政府泗港路72号。
杨舍镇政府总部设在街道内国泰南路9号。
如今,往昔的老泗港早已不见,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新泗港,在最新的张家港市城市规划中,泗港已经确定划为张家港杨舍城区,新建的疏港高速(西三环快速道)建在原章卿路附近,城西新区的成功建设更为接下来的城西新区拓展区的建设带来信心,张家港购物公园已经成为张家港市区西片乃至整个张家港的商业中心之一,泗港今后的发展令人瞩目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