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
电影《罗马假日》(英文名:Roman Holiday)是一部美国爱情喜剧片,由威廉·惠勒执导,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主演,于1953年8月2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上映,并于9月2日在美国上映。
本片讲述了一个背负国家重任的欧洲公主,因为厌倦自己的生活深夜出逃,与一个试图挖掘新闻爆料的美国记者在罗马进行了一日游的浪漫爱情故事。本片出于以其浪漫欢快的情节、精彩的表演、精致的布景以及对女性意识觉醒的探讨,成为美国影史上的黑白电影的经典之作。
本片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十项奥斯卡奖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故事和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奖。本片亦是奥黛丽·赫本的经典之作。
影片情节
欧洲某国公主安妮(奥黛丽·赫本饰)因厌倦了自己的公主身份和王室职责,在出访罗马的某天晚上,趁着夜色从她下榻的某国大使馆偷跑出来,没走多远就因医生先前给她打的麻醉针而昏睡在街道的长椅上。侨居罗马的美国记者乔·布拉德利(格里高利·派克饰)以为她醉酒,为了安全起见,便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公寓休息。
第二天早上,乔匆忙离家工作时从报纸意外得知了安妮的真实身份,并向主编亨尼西(哈特利·鲍尔饰)开价五千美金的酬劳,说自己可以搞来公主的内幕消息。
乔回到住处后,向安妮隐瞒了自己记者的身份,并表示愿意带安妮在罗马转转。安妮拒绝了乔的邀请,独自离开后在罗马四处闲逛,还剪了头发以示伪装。乔尾随其后,并假装与安妮偶遇,乔再次邀请安妮一同出游,安妮答应了。乔带安妮在咖啡馆喝咖啡,并与摄影师欧文(埃迪·艾伯特饰)碰面。乔让欧文伪装身份,偷拍自己和安妮出游的照片。安妮骑着小摩托载着乔在罗马城乱逛,引发了交通混乱,两人被警察逮捕。随后,乔和欧文凭借着两人的记者证巧妙解围。
乔和欧文在罗马的游历令两人关系急速升温,夜幕降临,安妮和乔来到船上的舞会,安妮被政府的人发现并意欲抓回大使馆,乔和欧文奋力营救,乔还因此落入水中,所幸几人最终还是成功逃脱。两人湿漉漉地回到公寓,一边换衣服,一边互诉衷肠。可是安妮并没有忘记她对国家的责任,于是她让乔把她送到大使馆附近的街角,两人吻别。
分别之后,怀疑乔知道公主内幕的亨尼西来到乔的住处,怀疑乔知道公主的下落,并向乔索要之前答应好的文章,但乔出于对公主的保护,放弃了独家故事和照片。他和欧文参加了大使馆的记者招待会,安妮惊讶地发现了乔的真实身份,但乔隐晦地告诉安妮自己什么都不会说。当被问到最喜欢哪座城市时,安妮先是按照既定内容回答,又改口说自己最珍惜在罗马度过的每一分钟,以此来含蓄表达对“罗马假日”的真情感受。之后安妮突然走下台来和记者们握手,欧文把之前拍的照片洗了出来放在信封里,作为礼物献给了“公主”。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乔独自在大厅站了许久才转身离开。
主要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大约在1949年10月,派拉蒙影业公司影业以35000美元的价格,从弗兰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Liberty Production公司买来了本片的故事梗概。派拉蒙曾考虑过让卡普拉出任本片导演和制片人,但卡普拉后来退出了本片的制作,因为他觉得派拉蒙开出的150万美元的预算对于本片不够完成制作,同时他的公司也出现了经济问题,无力承担本片的制作。
威廉·惠勒在接到派拉蒙邀约的时候也拒绝了。派拉蒙找了多位导演接手,其中包括后来《巨人传》(Giant)的导演乔治·斯蒂文斯(George Stevens),但是未能成功,于是该项目又回到了威廉·惠勒手里。惠勒当时刚刚连续拍完两部奇情片《女继承人》(The Heiress)和《侦探故事》(Detective Story),急于拍一部轻松活泼的爱情喜剧来更换思路。所以当他收到派拉蒙影业公司的二次邀约时立刻就答应了。
选角过程
在本片前期的准备阶段,男女主角最初的目标人选是秀兰·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和加里·格兰特(Gary Grant)主演,对标的是卡普拉代表作《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后来邓波儿换成了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但派拉蒙和米高梅没法就泰勒的合约达成一致,只好作罢。加里·格兰特也拒绝了本片,因为他认为本片“焦点一定会在公主身上”。他在十年后和凯瑟琳·赫本一起主演了《谜中谜》(Charade)。
威廉·惠勒确定出任导演后,男主方面,惠勒首先确定的是格利高里·派克,派克接受是因为他想尝试一次喜剧角色;女主方面,惠勒出于预算考虑,倾向于选择新人,当试镜到奥黛丽·赫本的时候,赫本在试镜结束后的自然状态让她获得了该角色。选定赫本后,因为本片的拍摄和赫本要主演的百老汇戏剧《金粉世界》(Gigi)撞了档期,为了配合赫本的时间,惠勒将本片的拍摄推迟了六个月。
幕后花絮
本片拍摄于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50年代,惠勒个人的政治倾向在当时受到了美国非美调查委员会的关注,为避免因调查而使电影拍摄受到干扰,惠勒坚持要求在欧洲实景拍摄。本片曾在罗马的多个地点借景拍摄,即使是内景部分,也是在罗马的制片厂搭景拍摄而成。同时,本片第一编剧达尔顿·特朗勃(Dalton Trumbo)曾因“好莱坞十君子事件”而被拉入行业黑名单,故而原创署名及后来的奥斯卡最佳原创故事奖只授予了本片的顺位编剧伊恩·亨特(Ian McLellan Hunter)。为表歉意,亨特把自己50000美元的稿酬转给了特朗勃。后来在1993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又补发了这一奖项给特朗勃,到2011年的时候,好莱坞编剧协会恢复了特朗勃在本片的署名权。
派拉蒙影业公司给派克的合约中明确标注他是第一主角,番位和片酬都远高于还是新人的赫本。在拍摄过程中,派克被赫本的表演所打动,他坚信她能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当时赫本只有24岁,本片是她第一部主演的电影),于是便说服制片人给了赫本同等的片酬和一番。
由于当时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与其亡父的近卫官彼得·汤森的恋情绯闻闹得沸沸扬扬,汤森本人甚至被誉为“格里高利·派克”式的男人,本片一度被认为映射这一事件,经过派拉蒙和女王陛下政府的多次磋商,出于对王室风评的考虑,派拉蒙影业公司同意加拍一场戏以强调片中的安妮公主与英国王室以及玛格丽特公主并无关系。
因为惠勒在罗马拍摄的要求,使得本片的成本最终超过了200万美元,比原本的预算超了70万。因为超支太多,本片最终选择了以黑白片的方式呈现。
影片配乐
影片风格
主题
本片虽为类型片,但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呈现了多个主题,丰富了影片内涵:既有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人性善良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也有学者批评本片的主题不够深入。本片虽然在女性的困境和女性意识觉醒等主题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尽管主角安妮有心抗争男权社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平等命运,也无力抗争。因为她的女性意识还并未觉醒,不能果断地摆脱自己身上的枷锁,并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未能给女性提供抗争男权的相应环境。同时,安妮的结局并没有没有跳脱出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传统。虽然她也不堪忍受生活的梏,但最终她还是没有勇气反抗这种压迫,更没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真爱。
喜剧效果
本片通过多种手法营造喜剧效果,让观众放松产生愉悦之情。
喜剧手法之一是通过让人物行为与身份不相符合,以达到错位的效果。比如电影一开场,安妮穿着高跟鞋站立得久了,就感觉脚酸痛,于是偷偷脱掉了高跟鞋,结果一个不小心,鞋子被踢出裙摆的外面,无论如何也无法够着。站在旁边的护卫看到后,巧妙地让她向前迈步,于是,将鞋子隐藏在裙摆之下,安妮才摆脱尴尬。这是安妮·勃朗特第一次出镜的幽默情节,也将安妮的性格烘托出来。
另一喜剧手法是通过人物夸张的动作渲染喜剧氛围。当乔、欧文和安妮在露天咖啡店喝咖啡的时候,欧文要将安妮的身份说出来。乔害怕影响到偷拍计划,就在桌子下面踢了欧文一脚。当乔发现此举未能阻止欧文时,又将酒向欧文的身上泼去。整个段落轻松活泼,富有表现力。
光影设计
本片是以黑白片的方式拍摄而成,因此对于光影造型设计的要求较高。
本片影调为灰白两色,运用了平光高调法的拍摄方式。导演为了让画面整体呈现高调质感,在镜头中铺陈了大面积的灰色和白色,给观众以明亮舒适的视觉体验,再配以安妮偏白的皮肤颜色和整体泛白的服装色彩,在平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优雅,使得影片的视觉与主题相符。
造型设计
本片的服装精致讲究,符合剧情发展需要。演员本人外形出色,在片中造型的衬托下与角色本身所需气质相符。安妮在片中的主要造型为出逃时所穿的白色衬衫与塑身长裙配以胸前的白色飘带,整体清爽又不失活泼,而纯白色的长礼服则凸显出安妮的尊贵气质。同时,安妮的造型也随着剧情发展而变化,譬如在影片开头时,安妮以长发的造型示人,给人以飘逸脆弱之感,而随着影片发展,当安妮在罗马游玩时则变成了清爽的短发,象征安妮自由的心情和独立的人格;服装造型方面,安妮·勃朗特身处王室之中时所身穿的蘑菇花边睡袍虽然可爱,却也表现了安妮所受的束缚,而当安妮借住在乔的家时,安妮穿上了自己想要的衣裤式睡衣,表现了她愿望的初步达成。随着影片公映,赫本的公主形象迷倒了无数观众,人们争相效仿凯瑟琳·赫本着装及发型,这种美丽模仿一直持续至今。
影响与获奖
评价
本片获得了来自媒体的广泛好评,来自《好莱坞报道者》的弥尔顿·鲁本(Milton Luban)曾赞扬本片“证明了一段迷人的、好玩的爱情故事是银幕上的盛宴……本片的剧本轻快,点缀着机敏快活的幽默感,绝对的喜剧……摄影师很好地将罗马标志性的地标融入到故事当中去……”《纽约时报》的影评人A·H·惠勒(A.H. Weiler)曾评价本片是一部“自然、温柔又让人愉悦的小故事”,能够让人“发自内心地笑起来”。
同时,本片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比如《芝加哥读者》的影评人戴维·科尔(Dave Kehr)批评本片“元素都在”,但是整体“很松散”。
影片影响
本片在美国电影学院列出的“爱情喜剧”影史十佳的榜单中位列第四,荣登“百大最欢乐喜剧”和“美国百大爱情经典”的影史榜单。
凯瑟琳·赫本在片中多变的造型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五十年代的时尚潮流。其中腰线设计和布料的选择一扫当时美国以朴素为主的战后时尚,把高级时装定制的理念重新带给了当时的美国民众。赫本本人也因此成为美国战后主流审美的灵感来源之一。除了在美国本土的影响外,赫本在本片中的造型在日本的年轻女性群体中引起了模仿的风潮。
影视荣誉
制作与发行
上映信息
衍生作品
1970年代,片方曾和派克与赫本接洽,计划出一个续集,后来该计划无疾而终。
1987年,NBC电视台制作了《罗马假日》的电视电影版,由凯瑟琳·奥克森伯格(Catherine Oxenberg)和汤姆·康蒂(Tom Conti)主演。
1998年,日本的演出团体推出了日语版《罗马假日》音乐剧。
2001年,由科尔·波特(Cole Porter)作词曲,保罗·布雷克(Paul Blake)编剧的美国音乐剧专业版本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演,并于2012年、2017年多次复排。
参考资料
罗马假日的海报.豆瓣电影.2024-11-29
罗马假日的海报.豆瓣电影.2024-11-29
罗马假日的海报.豆瓣电影.2024-11-29
罗马假日.时光网.2023-04-01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豆瓣电影.2023-04-01
罗马假日 (1953).时光网.2023-04-01
资料:奥黛丽-赫本经典电影《罗马假日》.新浪娱乐.2023-04-01
ROMAN HOLIDAY(1953)". AFI Catalog of Feature Films.catalog.afi.2023-04-01
Roman Holiday (1953).IMDb.2023-04-01
英玛格丽特公主辞世.新浪新闻.2023-04-01
Roman Holiday.豆瓣音乐.2024-03-25
“Roman Holiday': THR's 1953 Review".The Hollywood Reporter.2023-04-01
"' Roman Holiday' at Music Hall Is Modern Fairy Tale Starring Peck and Audrey Hepburn".nytimes.2023-04-01
Roman Holiday Defined an Era.italicsmag.2023-04-01
罗马假日 (1953).时光网.2023-04-01
Musical Adaptation of Roman Holiday Coming to Tokyo Oct. '98.playbill.2023-04-01
Porter Tunes Lace New Stage Adaptation of Roman Holiday, July 9-15.playbill.2023-04-01
Stephanie Styles, Drew Gehling, Jarrod Spector, Sara Chase to Star in Roman Holiday.theatermania.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