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兽科
鸭嘴兽科(拉丁学名:Orni thorhynchidae),是哺乳纲单孔目的一科,其是单型科,单型属,仅1种,即鸭嘴兽。鸭嘴兽科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河流及湖泊。
鸭嘴兽科动物体长300至450毫米,成体重0.5至2公斤。雄兽比雌兽体大而重。背毛为深琥珀色或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至栗黄色。底绒毛短而密,呈羊绒状。身体细,但平扁,四肢短粗,足趾间有蹼,尾巴平扁。吻部长,呈喙状。鼻孔开口于喙部的前半部,从外形上,鸭嘴兽具有一个像鸟一样的“角质喙”,但是实际上是由厚而干的皮肤形成。没有外耳壳。其幼兽具有小的,钙化的牙齿,但没有釉质和齿根,成体没有牙齿。其雄兽后腿的踝部有距。
鸭嘴兽科动物在河流及湖泊岸上筑洞。其以虾,水昆虫的美国白灯蛾,螺,蝌蚪,植物病原线虫和小鱼为食。其距的毒腺毒力很大,善于潜水。鸭嘴兽科动物繁殖方式为卵生,其寿命10至15年。2014年,鸭嘴兽科动物鸭嘴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保护等级为近危(NT)。
分类
鸭嘴兽科是单型科,单型属,仅1种,即鸭嘴兽。鸭嘴兽属于水陆两栖动物。
形态特征
鸭嘴兽科动物体长300至450毫米,尾长100至150毫米,成体重0.5至2公斤。雄兽比雌兽体大而重。背毛为深琥珀色或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至栗黄色。底绒毛短而密,呈羊绒状,护毛长,散生,发光,毛体扁平。身体细,但平扁,四肢短粗,足趾间有蹼,脚宽,前后足均5趾,具爪,尾巴平扁,形状似河狸。吻部长,呈喙状,外有湿润、柔软、没有毛、如革质的皮肤;整个吻部的表面有小孔,开孔通向有感觉神经的末梢。鼻孔开口于喙部的前半部,左右鼻孔位置紧靠到一起。从外形上,鸭嘴兽具有一个像鸟一样的“角质喙”,但是实际上是由厚而干的皮肤形成。没有外耳壳。
鸭嘴兽科动物的幼兽具有小的,钙化的牙齿,但没有釉质和齿根。成体没有牙齿,而有和上下颌差不多一样长的角质板。在嘴的前缘附近,角质板有硬脊。舌头扁平。上颌骨和下颌骨前端向前延伸,支撑着喙。脑子小,大脑半球光滑。
雄兽后腿的踝部有距,方向朝内侧,距中空,距腔与毒腺相连接。从个体发育上看,在年幼时,雌、雄均有距,但成年后,兽雌的距退化。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鸭嘴兽科动物在河流及湖泊岸上筑洞。其巢穴结构简单,洞道长20~30m,末端有居室,用于雌兽育幼。
鸭嘴兽科动物可能有几天冬眠。其主要在河流底下取食,把嘴伸到泥中捉虾,水昆虫的美国白灯蛾,螺,蝌蚪,植物病原线虫和小鱼。可把食物暂时储藏在颊囊中。食物混杂砂砾,便于将食物磨碎。在饲养条件下,其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体重的1半重量。一只1.5公斤的雄兽,每日平均所吃的食物有:450克蚯蚓,20一30条虾,200条蠕虫,2只青蛙及2个煮熟的蛋,食物总重量明显多于体重之半。
鸭嘴兽科动物距的毒腺毒力很大,在饲养条件下,一只雄兽将距刺入雌兽的躯干,雌兽几乎死亡。雄兽颈基部底面有嗅腺,分泌物似狐味。鸭嘴兽视觉与听觉敏锐,但眼与耳朵均在头两侧的沟中,当鸭嘴兽浸入水中时,眼与耳被沟缘的皮肤折皱所遮盖。因此,其在水中时主要靠触觉,以喙部触觉最敏感。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活动。潜水,并沉在水中寻食,有时漂浮,四肢伸开,扁平的尾巴在身体后面拖着。带蹼的前足在水中慢慢地运动着,使身体保持在适宜的位置。通常潜入水下约1分钟,若抓住一些东西,在水下可长达5分钟。鸭嘴兽前足的蹼在陆地上时,盖到足趾和指甲上,游泳时,蹼向后折,位于掌下。游泳、潜水和挖土时,前足的作用大于后足。
繁殖方式
鸭嘴兽科动物在8-10月于水中交配。雄兽抓住雌兽的尾巴,两只动物在水中呈环状慢慢地游。交配后两周左右,雌兽将受精卵产到窝中,通常产2个卵(1-3个卵)。卵长16至18毫米,直径14至15毫米。卵产出后,彼此粘到一起,以免滚动。雌兽把尾巴向上卷曲着,把成捆的湿水草叶运入窝中,使窝内保持着湿度,以防卵变得干燥。雌兽孵卵,长达数天不出洞,短时期在水中洗澡,使皮肤保持湿润,再孵卵。经10天孵化后,幼兽孵出。刚孵出的幼兽体长约25.4毫米,眼睛看不到东西,没有毛。雌兽身体卷曲,卧在幼兽周围。幼兽活动冲击着雌兽的腹部,刺激着乳汁由乳腺孔中流出,流到腹毛上,幼兽舐食着乳汁。大约4个月后,幼兽长全了毛,体长约335毫米,由沟中钻出。寿命10至15年。
物种保护
濒危因素
当地人为猎取鸭嘴兽科动物的毛皮而大量捕杀,导致其数量锐减。其威胁因素还有栖息地退化、大坝建设、灌溉、污染、渔网及陷阱。对鸭嘴兽科动物而言,赖以保暖的厚毛发会因为废弃的化学物质而失去作用,洗涤剂则可能会破坏其毛皮中用于防水的天然油脂。
保护等级
2014年,鸭嘴兽科动物鸭嘴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保护等级为近危(NT)。
保护现状
澳大利亚从1905年起即开始对鸭嘴兽科动物鸭嘴兽进行保护。除澳大利亚南部种群灭绝外,鸭嘴兽在其分布区内都还很常见。
相关文化
鸭嘴兽科动物在澳大利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出现在神话故事、歌曲、诗歌中或邮票上,在澳元20分硬币背面也有其形象。
参考资料
Platypus.iucnredlist官网.2025-04-11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itis官网.2025-04-11
单孔目.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11
鸭嘴兽.inaturalist官网.2025-04-11
鸭嘴兽.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11